首页 常识
首页 常识

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者是谁(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1:49:28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日本美 美术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这些位于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贝聿铭。

2019年5月16日,这位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在纽约逝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的事业验证了那句话:“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而他自己,则是这座纪念碑射出的一束夺目的华人之光。

他的作品享誉世界。他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也曾出现在美国总统肯尼迪、法国总统密特朗、首次访美的邓小平身旁。他65岁生日宴会的举办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主办人是当时中国的两位副总理。

贝聿铭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4个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在美国,他喝红酒、吃西餐,也读《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他用工整的小楷给家人写信,还永远记得日本入侵满洲里和上海的年份。

贝聿铭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回顾贝老一生的经典设计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1989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老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

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苏州博物馆

中国·苏州

2003-2006

苏州方面的要求很高,“苏而新、中而新”,这是个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挑战。贝聿铭擅长“随方制象、各有所宜”,他主张建筑必须与环境、人文融合在一起。他想在苏州寻找的,是承载于现代生活需要和传统文化内核之上的审美路径,最终实现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平衡。贝聿铭为苏州博物馆新馆屋顶上设计了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窗户开在屋顶正中,与斜坡屋顶形成折角,使自然光以折射的方式更好地进入博物馆。

同时,为了保护展品在展览过程中免受光线伤害,他还在玻璃下面加以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进行调节和过滤,充分体现了他“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精髓。

“苏州的园林是诗人、文人、画家做出来的。今天的设计,既然无法超越,干脆就让它融入现代吧。”他在古今、中外之间小心又大胆地把握着尺度。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多哈

2000-2008

海中的一颗夜明珠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贝聿铭的遗作,通向伊斯兰艺术世界的大门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山之作。贝聿铭用石灰石将博物馆堆叠成了一座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几何造型建筑。

作为多哈的文化地标,这里收藏了来自伊斯兰世界最精美的艺术品和文物。在中东,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拥有无可撼动的文化地位。

中国香港中银大厦

中国·香港

1989

中银大厦楼高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其因此为1989年至1992年间香港及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

大厦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座由玻璃幕墙与铝合金构成的立体几何图形建筑物,巍然矗立在港岛中区,雄视维多利亚港。

设计灵感源于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寓意中国银行(香港)未来继续蓬勃发展。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则代表中国。

北京香山饭店

中国·北京

1982

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

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像是用青砖填写在粉墙上的《忆江南》,残雪、白墙、翠竹、庭灯、苍松、铺装......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美秀美术馆由巨大的北馆和南馆构成,南馆专门展示世界古代美术品,例如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南亚和中国,北馆主要以日本美术为中心,有时也举办企划与特别展览。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1999

...

...

这位爱笑的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和经典作品

数不尽道不完

简单的线条、丰富的光影

勾勒出他精彩的一生

......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一次次用作品惊艳了世界


P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