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常识

长孙无忌墓地在哪里(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7 10:20:59    

在重庆武隆江口镇的乌江之畔,竟藏着唐朝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的安息之地,作为唐朝开国功臣,其陵墓在远离唐朝权力中枢的长安,引人无尽遐想:是怎样的风云变幻,让一位曾辅佐三朝天子的肱骨之臣,最终归宿于千里之遥的武隆,今天跟着我一起探访长孙无忌墓解开谜底?

长孙无忌,与唐国公李渊之子李世民交情颇深;隋末时期,李渊起兵反对暴隋,长孙无忌紧随秦王李世民左右,共谋天下大计。

在大唐一统的征途中,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身边的智囊与利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被铭记于凌烟阁之首,权倾朝野,声望如日中天。

贞观十一年,长孙无忌获封世袭刺史,后晋升为赵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归天,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受命辅佐新君唐高宗。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因坚决反对“废王立武”,与武则天结下仇恨;

武则天,这位未来的女皇,心中对长孙无忌的阻挠充满了怨恨,她巧妙地编织了一张阴谋之网,利用许敬宗之手,诬陷长孙无忌谋反,让昔日的权臣,终被削爵流放至黔州,命运急转直下。

流放之前,为争取长孙无忌的支持,唐高宗与武则天曾双管齐下,高宗亲临其府,盛宴相待,赏赐丰厚,更破格提拔其三子为朝散大夫;

武则天亦不甘落后,先是慈母杨氏温情劝说,后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亲临游说,然长孙无忌心如磐石,不为所动,毅然选择与褚遂良并肩,坚守信念。最终遭受报复被流放至千里之外的黔州;

长安到黔州,千里迢迢,其间需横跨巍峨秦岭,翻越险峻巴山,再涉滔滔蜀水,其艰难险阻,令人望而却步。长孙无忌,这位智勇之士,踏上了一段山水相依、风雨兼程的漫长旅途,历经三个月的行程,终于抵达当时的流放之地江口。

正当长孙无忌步履沉重地踏入江口之际,一纸密令如暗夜寒风,悄然而至,那便是武则天决绝的手笔,勒令他自缢而终。之所以让他自缢而非冰冷的屠刀,算是武则天留给这位曾经的权臣最后一丝温情与体面;
岁月流转,时至公元674年,长孙无忌自缢15年后,唐高宗为长孙无忌恢复官职爵位,还让其孙子长孙无翼承袭爵位;昭雪之后,长孙无忌墓被恩准迁至昭陵,与唐太宗及长孙皇后共眠;

所以,目前江口镇所看见的长孙无忌墓,实则为衣冠之冢;

了解这段经历的现代人,对于长孙无忌的评价是“不识时务”,“迂腐不化”,“不懂变通”。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皇上立新皇后,和我有什么关系?支持他能保住爵位,继续当宰相,美哉!

更多的现代人,皇上想要做什么,跟着趋炎附势就行了,说不定还能沾得一丝恩惠;但是长孙无忌,却似孤松傲立于风霜之中,心中所系,唯有先皇遗训与朝廷的千秋万代(现在想想,如果当时长孙无忌成功了,可能就不会出现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吧);

当然,关于长孙无忌也并非善类,据史料记载,被冤杀的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便和他有关,这位隋炀帝女儿所生的皇子,文武双全,骑射无双,太宗视其如己出,欲立为储君,却遭长孙无忌等权臣的阻挠

。最终,在长孙无忌的辅助下,李治登上了皇位,而李恪,则因一桩莫须有的“谋反案”含冤而终,长孙无忌此举,实乃“斩草除根,以安朝纲”,却也引得天下唏嘘。

李治比较柔弱,李恪有雄才大略,说不定会出现一个唐版的“朱棣”,以长孙无忌的深谋远虑,就算是冤杀也在所不惜,对于大唐而言,究竟是福是祸,难以说得清楚!

据传,在李恪临刑之际,对长孙无忌发出了恶毒的诅咒:“若高祖在天有灵,必使你满门覆灭!”

就在六年后,长孙无忌落得“谋反”罪名,流放江口,自缢而亡,而家族的大大小小都沦为奴仆,李恪的诅咒,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灵验?

时至今日曾有新闻爆出,当地的官方欲借助这段历史招商引资,依托长孙无忌的墓在江口镇建设一座“大唐宰相城”,打造一个以唐风古韵为主题,设计石牌坊、唐风步行街建筑群、长孙无忌纪念馆、大唐风韵馆等等。

然而岁月流转,数年过去了,此项目似昙花一现,再无下文,只留下历史的余音,在江口畔悠悠回响,引人遐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