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记载在我们的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里面的。
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si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si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guo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nìng巧善谀yu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si,尽取周赂而去。”
这个意思是说,周幽王的宠妃褒姒si不喜欢笑,而周幽王就是喜欢欣赏褒姒si的各种神态的笑,但是,褒姒si始终是不笑。于是,周幽王就到烽火台上去烧火击鼓。这个烽火台,本来是用于防备敌寇侵犯边境的报警装置。烽火台上驻扎有哨兵,如果发现敌寇前来侵犯,哨兵们就赶紧烧火击鼓。附近的诸侯们听到了鼓声,再看到烽火台上燃起的烽火狼烟,就知道有敌寇前来侵犯了,就会赶过来支援。而周幽王无故地在烽火台上击鼓烧火,引来了大批的诸侯前来;诸侯们来了,却又没有看到一个敌寇,这个场面就十分地混乱而又尴尬了。
褒姒si看到诸侯们那种被骗之后的混乱而又尴尬的样子之后,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周幽王看到褒姒si终于笑了,非常高兴,于是,就继续玩弄这样的游戏。结果,几次被骗之后,诸侯们就再也不相信这个烽火狼烟了。然后,周幽王以喜欢阿谀奉承的虢guo石父为卿,因此更加受到国人们的怨愤。周幽王又废掉申王后和太子,想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就引起了申王后的父亲申侯的愤怒。申侯联合缯侯,以及西夷犬戎,前来攻打周幽王。这时候,周幽王就再次登上烽火台,击鼓,并且燃起了烽火狼烟。但是,因为诸侯们再也不相信这个烽火狼烟了,他们就不来了。周幽王因此被杀死在骊山脚下,褒姒也被西夷犬戎们俘虏而去,周室财物也被抢劫一空。
在这个故事的后面,司马迁继续写道:
“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就是说,诸侯们因此而到申侯那里去,迎接太子宜臼,立为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避让西夷犬戎们的侵扰,就迁都到洛阳。这样,西周就灭亡了,周朝进入到了东周时代。在东周时代,周朝王室衰落,诸侯们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几个诸侯国开始壮大,天下事务由他们几个强势的诸侯大国把持,也就是“政由方伯”。
那么,我们在这里不免要问一下,这个司马迁所记载的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导致的西周灭亡的故事,是真的吗?
我告诉你们,司马迁的《史记》,就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样,不过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而已,他的这个故事里面,确实是有一半是真的,但是,也有一半是假的。
他的哪一半是真?哪一半又是假呢?
他的申侯联合缯侯,以及西夷犬戎打败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这一半就是真的;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诸侯们不来勤王助战,这一半就是假的。
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个一半真、一半假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
翻译成白话就是,从前,有个贾大夫,人长得丑,却娶了个很美的妻子。他的妻子很不满意这个丈夫,三年不说话,更加不笑。贾大夫为了让妻子对自己有说有笑,就带着妻子,驾着车子到沼泽地里去射野鸡。他射中了野鸡,妻子才笑着跟他说话。贾大夫就说:“还是要显露出才干来啊,我要是不会射箭,你就不会跟我说笑了!”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触发灵感的引子。
它就导致了后来的《吕氏春秋》的作者们,产生灵感,从而创作出了另外的一个故事。
《吕氏春秋》记载:“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於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翻译成白话就是,西周的都邑丰镐,接近西戎的地盘。周天子与诸侯们有约,在大道上修建碉堡,上面放着大鼓,如果西戎敌寇到来,就击鼓相告,诸侯们就前来营救天子。这样的情景,让王妃褒姒十分高兴,笑逐颜开。于是,周幽王想博得褒姒一笑,就数次击鼓,引得诸侯们前来,而又看不到敌寇。这样,到了后来西戎敌寇真的来了,周幽王再去击鼓时,诸侯们就不来了。周幽王就死在骊山脚下,为天下人耻笑。
这个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而“鼓声戏诸侯”的故事,很明显就是从前面那个贾大夫为博得妻子一笑,而去“射野鸡”的故事中,得到灵感而创作出来的。
而司马迁的“烽火戏诸侯”,就又是对这个“鼓声戏诸侯”的故事的加工与完善。
在《吕氏春秋》出笼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烽火台的,所以,《吕氏春秋》是写不出像“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故事的。
只有到了司马迁所在的汉朝,烽火台出现了,司马迁才可能写得出这样的故事。
而那个“鼓声戏诸侯”的故事,相对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是有一个破绽的,就是它的“击鼓传声”的方向感不强,也不可能传得那么远,这就导致了它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很容易被人揭露打假。
所以,司马迁的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弥补了它那个“击鼓戏诸侯”的故事的漏洞,使人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而我们从这个“鼓声戏诸侯”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的演变过程,就可以领会到,它这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多么的虚假。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司马迁在写这个故事之前,对周幽王的王妃褒姒的身世来历所进行的荒诞不经的编造,来判断出这个故事,也同样是对周幽王和褒姒的荒诞不经的抹黑。
关于周幽王的王妃褒姒的身世来历,司马迁是怎么编造的呢?
“幽王嬖bi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chí 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dú而去。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chí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yuán,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chèn而遭之,既笄jī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去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
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翻译一下:周幽王宠爱褒姒,想废掉申王后的王后之位,立褒姒为王后;同时,废掉申王后的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周朝的太史伯阳读了史记之后就说:“周朝要亡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夏朝要灭亡的时候,有两条龙落在夏朝的王宫前,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君主。”夏王占卜,得到的结论是,杀掉或赶走它们,都不吉利。再次占卜,看将它们的龙涎接着,收藏起来行不行,结论是可以。于是,夏王就举行仪式,收集了龙涎,两条龙才离去。夏朝灭亡后,这个收集龙涎的匣子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这个匣子又传到了周朝。几个朝代的帝王们,都不敢打开这个匣子来看。
但是,到了周厉王之末,周厉王就打开这个匣子看了。结果,龙涎流遍宫廷,无法除去。周厉王就让宫女们脱光了衣服,对着龙涎大声喊叫。龙涎就变成黑色的龟鳖,爬进了周厉王的后宫。后宫里一个刚刚换牙的小女孩,遭到了龟鳖的侵犯,长大之后,就无夫自孕,生下了一个女婴。她因为害怕,就把女婴送出宫去丢掉了。这时,正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在位。有小女孩唱的歌谣说:“以桑木做弓箭出来贩卖的人,就是灭亡周朝的人。”周宣王听到这个歌谣后,就命令手下的人去抓捕那些卖桑木弓箭的人,抓到了就杀掉。
有一对卖桑木弓箭的夫妇,因此逃到乡下去躲避,在中途就发现了那个无夫自孕的宫女所丢弃的女婴,在黑夜里啼哭。他们可伶这个女婴,就带着女婴,逃到了褒国。到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即位之后,褒国人得罪了周幽王,就将那对卖桑木弓箭的夫妇捡来、并且养大了的女孩,献给了周幽王。这个女孩,因为是从褒国来的,所以,就叫褒姒。然后,褒姒生下伯服,周幽王就要废掉申后及太子,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因此就说:“灾祸已经形成了,没有办法了!”
那么,我们从司马迁的这个对于褒姒之身世来历的荒诞不经的编造,可不可以领会到,他对于这个周幽王的王妃褒姒,是有着深深的恶意呢?
那么,为什么他司马迁,会对这个周幽王的王妃褒姒,具有深深的恶意呢?
这当然是因为,他要通过妖魔化这个王妃褒姒,进而去抹黑周幽王,以及周幽王的祖父周厉王,跟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
当然,不仅是司马迁,包括创作《吕氏春秋》的吕不韦团队,也都是在极力地抹黑周幽王等人的。
问题是,司马迁和吕不韦团队,为什么要极力地抹黑周幽王等人呢?
我们来看《今本竹书记年》的记载:“(周幽王)十一年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然后,“(周平王)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
这就是说,周幽王十一年,申国、鄫国联合犬戎进攻周幽王,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然后,犬戎杀了王子伯服,抢走了褒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这几个诸侯,在申国拥立王子宜臼为王。而周王朝原来的大臣虢公翰,则在携这个地方,拥立另一个王子余臣为王。到周平王二十一年,晋文侯就杀了虢公翰所立的周王余臣。
许多人认为,《竹书纪年》不可信,但是,在近年发现的《清华简》里面,也是有着和《竹书纪年》相似的记载。
《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bi,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翻译过来就是,周幽王娶了申候的女儿,生了平王宜臼;又娶了褒国女子褒姒,生了伯盘。周幽王宠爱褒姒,就和伯盘一起驱逐平王宜臼。平王逃到申国,周幽王又率兵去围攻申国。申国坚决抵抗。和申国友好的鄫国就去投降西戎,与西戎联合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和伯盘都被杀死,西周就灭亡了。诸侯中为首的几个国君,就在虢国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但是,在第二十一年,晋文侯仇,就攻打虢国,把携惠王给杀了。又过了九年,因为诸侯们要朝拜周王,却无处可去,晋文侯就到少鄂那个地方,去迎接周平王,在京师拥立他为王。三年之后,又东迁到周成王曾经立都的洛阳。
所以,《竹书纪年》和《清华简》,是都记载了在周幽王被杀之后,除了周平王之外,还有一个周携王的。
虽然,《竹书记年》和《清华简》的记载略有不同,但是,她们都忠实地记述了作者们自己所知道的事实,并且,作者们在记述中,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没有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立场站位。
而《左传》则不同,《左传》不仅提到过这个历史事实,同时,也是很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的立场站位的。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jiá rǔ。”
《左传》的这个记载,就对应了司马迁的“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的这个记载。
这个“雒邑”和“郏鄏”,都是一个地方,就是“成周”,现在的洛阳一带。
而《左传》虽然是站在诸侯们拥立周平王的立场上,说周携王是“奸命”,意思是周携王谋权篡位,周平王才是名正言顺的;但是,《左传》总算还能够如实地记述这个周平王和周携王曾经“二王并立”的事实。
那么,司马迁呢?
他除了极力地抹黑周幽王,站位周平王,甚至就干脆抹去了周携王的存在,抹去了周平王和周携王曾经“二王并立”的这个事实。
所以,司马迁相对于《左传》的作者左丘明,那是更加具有他的鲜明的立场站位了。
而他的这个立场站位,就是他极力地抹黑周幽王等人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团队、以及《左传》的作者左丘明那些人,都要站位于受诸侯们拥戴的周平王呢?
为什么他们都要妖魔化被诸侯们杀死的周幽王和周携王,以及被百姓们驱逐的周厉王,和被大臣们掌控的周宣王等人呢?
是不是周幽王和周携王,以及周厉王和周宣王他们,真的是做得不对,受诸侯们拥立的周平王才是对的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这个事情的是非曲直。
第一个,褒姒的儿子名叫“伯服”或者“伯盘”,申后的儿子名叫宜臼,我们来根据他们这两个人的名字判断一下,到底他们谁才应该按照传统的世袭制度被立为太子呢?到底他们谁才应该依照公认的法理道统继承王位呢?
“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
如果“伯服”或者“伯盘”,不是周幽王的嫡子,他能够以这个“伯”字来取名吗?
如果“伯服” 或者“伯盘”,不是周幽王的长子,他能够以这个“伯”字来取名吗?
所以,作为嫡长子的“伯服” 或者“伯盘”,他不应该是太子吗?
为什么反倒是这个叫“宜臼”的周幽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呢?
其实,真正的太子,本来就是“伯服” 或者“伯盘”,是那些诸侯们要强行逼迫周幽王废掉“伯服” 或者“伯盘”的太子之位,改立宜臼为太子,这才导致周幽王和诸侯们的矛盾爆发,导致周幽王和“伯服” 或者“伯盘”被杀。
所以,为什么即使是周幽王死后,诸侯们拥立这个“宜臼”为周平王,而周王朝的中央政权却不承认,还是要去另外拥立周幽王的弟弟,或者是他的另一个儿子“余臣”,来为周携王呢?
这就是权力的争夺,这就是周家王朝与那些诸侯们为了权力而进行的殊死博弈。
如果周家王朝还能够自己选择立谁为王,那么,周家王朝就还有权力。
如果周家王朝被迫接受诸侯们所拥立的周平王,那么,周家王朝就没有权力了。
所以,我们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周平王被诸侯们拥立为王,给周家王朝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给当时的天下所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
司马迁在这个方面没有隐瞒,他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周平王登上王位之后,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衰微了,诸侯们之间,就毫无顾忌地强国攻打弱国,进行兼并战争;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就开始强大起来,天下的大权,就由他们这些强国们掌握。
所以,诸侯们为什么要杀死周幽王、“伯服” 或者“伯盘”、和周携王,而拥立周平王呢?
那是因为,周幽王、“伯服” 或者“伯盘”、和周携王不肯放弃权力,不肯向诸侯中的列强们低头妥协。
而诸侯列强们,拥立了周平王,他们就能够将周平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做到“政由方伯”。
所以,为什么《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团队、以及《左传》的作者左丘明,那些人都要站位于受诸侯们拥戴的周平王呢?
为什么他们都要抹黑被诸侯们杀死的周幽王和周携王,以及被百姓们驱逐的周厉王,和被大臣们掌控的周宣王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本身就是属于他们各自时代里的强势者,他们本身就是他们各自时代里的强势者的代言人,他们本身就是站在他们强势者的立场上,主张民主、自由,而反对王权的。
王权的本质是什么呢?王权是代表哪些人的利益的呢?
我们在讲“周初大封建”的时候就讲过,王权的本质,就是协调。
王权的作用,就是协调各方势力、确定各方关系、维护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
就像《八卦》里的上、中、下三爻,一个社会,总是会有强势者、弱势者、协调者。
处在上位的,就是强势者;处在下位的,就是弱势者;处在中位的,就是协调者。
王权,就是处在中位的这个社会协调者;王权,是代表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利益的。
具体到西周时期的周家王朝的王权来说,他们就是要协调他们那个时代的强势诸侯国、和弱势诸侯部落之间的关系,制止他们那个时代所经常发生的诸侯、部落之间的强、弱兼并。
所以,王权是天然地要代表弱势者们,去与那些强势者作斗争的,是天然地要站在那些强势者的对立面的。
这也就是周幽王和周携王,相继被诸侯们杀死,而周平王被诸侯们所拥戴的原因。
那么,周家王朝,又是怎么从一开始的“成康之治”,一路走到周幽王和周携王连续被诸侯们杀死,周平王被诸侯们所掌控的这个地步的呢?
这里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人性的贪婪和愚蠢,相互交织,产生了双重的作用。
虽然是处在同一个起点,但是,不同的诸侯部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导致他们的发展状况也是千差万别。
而这种千差万别,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造成诸侯部落之间,在发展上的明显差距,诸侯部落之间的实力比较,就显示出层次来了。
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土地和劳动力的多少。
这就导致人性的贪婪和愚蠢,会使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去向那些实力弱小的诸侯部落发动战争,从而兼并那些实力弱小的诸侯部落。
这种兼并战争,显然是挑战王权,破坏由周家王朝所主导的社会秩序的。
但是,面对那些日益强大的诸侯势力,周家王朝的实力,却是有限的。
因为,那些诸侯势力,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而周家王朝,却很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那些诸侯势力同比例地发展。
这就导致周家王朝在与那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势力的博弈中,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受制于人,直至最后,周幽王和周携王被杀,周平王成为他们的傀儡。
我们就以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里面的记述为线索,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周家王朝与那些强势诸侯之间的博弈过程吧。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
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管叔和蔡叔以怀疑周公谋求篡位为名,联合商朝余孽武庚作乱,被周公挫败。
这是周家王朝,第一次与强势诸侯之间发生冲突。
因为,这个时候还处在周家王朝成立的早期,各地方的诸侯之间的实力分化,还不是很大,所以,中央王朝的基础还是稳固的,这次的博弈,就是中央王朝完胜,并且,效果良好,带来了所谓的“成康之治”。
然后,我们再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周昭王时,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不稳固了。周昭王去南方巡狩,没有回来,死在江里。周家王朝没有将这个信息发布给各地诸侯,不敢说。
为什么到周昭王时,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不稳固呢?
为什么周昭王去南方巡狩,会“卒于江上”呢?
为什么周昭王死了,周家王朝不敢向诸侯们公布他的死讯呢?
因为,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代天子。
这个时候,天下已经承平日久,各地的诸侯之间的发展状态,已经就有了很大的强、弱分化了。
而强、弱分化,就导致了各地广泛地发生诸侯部落之间的强、弱兼并战争,。
这种兼并战争,很明显的是对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的蔑视与挑战。
所以,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不稳固了。
那么,面对这个权力地位不稳固的局面,周家王朝要怎么应对呢?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杀鸡儆猴了。
而这个猴子,周昭王就选定为了在南方的楚国。
当时,南方的很多姬性弱国,都被楚国给吞并了。
这就使周昭王有了征讨楚国的理由。
但是,周昭王之所以选择征讨楚国,并不是因为,这时只有楚国才应该被征讨。
而是因为,楚国相对是个外姓诸侯,在政治上比较孤立,相对其他的诸侯列强,要容易对付一些。
就好像夏桀对付商汤,商纣王对付周文王,那都是因为,商汤和周文王都是外族诸侯,在政治上比较孤立,容易作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但是,周昭王没有想到,他的杀鸡儆猴,没有杀着鸡,反倒会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西元前982年,周昭王亲自率领朝廷六师南征楚国。
面对周昭王亲自率领的朝廷六师,楚国国王没有选择直接对抗,而是选择了敞开门来,迎接周昭王和他的王师,诚惶诚恐地向周昭王赔罪。
而周昭王,其实也是不想打的。
那么多的诸侯列强,他一个个的打,打得过来吗?
所以,他就接受了楚王的赔罪。
如果,他能够让所有的诸侯列强,一个一个地都像楚王这样,向他赔罪,那他这个天子,也就当得还算轻松惬意了。
但是,在他接受了楚王的赔罪,要班师回朝的时候,楚王,向他进献了一艘游船。
他欣然地接受了这艘游船,并且,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乘坐这艘游船横渡汉江。
于是,他就连人带船,一起沉入了汉江。
这是,汉江两边,伏兵齐出,他所带来的六师,也全军覆没。
周昭王死后,继位的就是周穆王。
“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jiǒng 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jiǒng命。复宁。”
周穆王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岁了。因为王朝的权力地位,岌岌可危,周穆王感觉文武乏力,就命令伯臩反复告诫太仆,要管理好国家的政事,还写下了《臩命》,这样就使天下恢复了安宁。
因为告诫太仆要管理好国家的政事,就使天下恢复了安宁,这当然是司马迁的说法。
实际上,周穆王是怎么使天下恢复安宁的呢?
那就是他采取了得力的措施,充实了王朝的实力,提高了王朝的威望,震慑了天下的诸侯列强。
不过,周穆王的这些措施,司马迁这些人肯定是不喜欢的,所以,他们对这些事情的记述,就很有些技巧。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就是周穆王要去征伐西方犬戎,祭公谋父就阻止周穆王去征伐,然后,巴拉巴拉地说了很多的道理。
但是,周穆王喜欢这些道理吗?
周穆王肯定不喜欢。
听你们这些人的不去西征,那怎么充实和增强朝廷的实力呀?
朝廷没有实力,又如何去面对这天下的乱局呀?
所以,周穆王还是帅军西征。
当然,对于周穆王率军西征,充实了王朝的实力,震慑了东方各路诸侯,从而赢得了天下的安宁的这个巨大的效果,司马迁是不会说的。
司马迁所记载的周穆王西征的结果,就是“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就是只获得了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带回来,而从此以后,那些荒服地区就不来朝见天子了。
看,得不偿失,后来的各代帝王,你们就不要再干周穆王这样的傻事了。
这就是司马迁这些人的立场和价值观。
然后,我们再往下看:“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yi扈立。共王崩,子懿王艰立。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死了之后,就是周共王继位。周共王死后,就是周懿王继位。而在周懿王时代,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再次面临挑战,人们通过诗歌来针砭时弊。周懿王死后,他的弟弟继位,是为周孝王。周孝王死后,在诸侯们的拥戴下,周懿王的太子重新继位,为周夷王。
而对于这个周夷王,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和前面的几位帝王一样,也是一笔带过的。
但是,这个周夷王,其实很有故事。
首先,他曾经是一个太子,而他的父亲周懿王死后,他作为太子,却没有继承王位,是由他的叔叔继承了王位。
而在他的叔叔周孝王死后,他又在诸侯们的拥戴下,继承了他的叔叔周孝王的王位,是为周夷王。
然后,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蜀国和纪国前来朝贡,他亲自到黄河边去迎接来使,并待以宾客之礼。
他的这个举动,是破坏周朝的礼制的。
也就是说,他作为周朝天子,亲自破坏了由周朝祖先们所制定的君臣之道。
而除了做出这个出格的举动之外,他还干了另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他烹杀了姜太公的五世孙齐哀公。
虽然,司马迁没有在这篇《史记·周本纪》里面记载他烹杀齐哀公的事,却是在另一篇《史记·齐太公世家》里面有所提及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是因为纪侯向周夷王进献了谗言,说了齐哀公的坏话。
然而,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只要把周夷王烹杀齐哀公的前后时段的历史,连贯起来看一下,就明白了。
周懿王时代,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就已经再次面临着挑战了。
之所以周夷王没有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而是由他的叔叔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那显然不是他的叔叔要谋权篡位,而是由于,他们周家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危急,他周夷王当时的年龄又太小,并不能独立地应对这个巨大的危急,反而会在继位后,对他们周家王朝集体应对这个巨大的危急造成障碍。
所以,他的叔叔就不得不突破祖制,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由自己继位,亲自主持这个局面。
他的叔叔死后,他也长大了,所以就继承了他叔叔的王位。
这时候,他们周家王朝所面临的危机,也并没有完全解除。
他之所以破坏礼制,亲自到黄河边,去迎接蜀国和纪国前来朝贡的使臣,并待以宾客之礼,那就是由于,他们周家王朝,这时候受人冷落,不来向他们朝贡的诸侯,太多了;而前来向他们朝贡的诸侯,太少了。
所以,蜀国和纪国能够前来朝贡,他的心里就非常感激,他就要逾越祖制,去对人家待之以宾客之礼。
而他之所以烹杀姜太公的五世孙齐哀公,那绝不是一句“听信谗言”的那么简单。
首先,他们周家王朝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使得他,必须杀人以立威。
那么,到底杀谁,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这个,却是有所讲究的。
在众多的挑战他们周家王朝之权力地位的诸侯列强中,齐国的实力,是最强的;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也是最嚣张的。
所以,他烹杀齐哀公,能够起到震慑其他的诸侯列强,阻止他们周家王朝的权力地位快速跌落的作用。
只可惜,他的这番作为,只是扬汤止沸,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像当年的周穆王一样,通过某种手段,来增强王朝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要让王朝能够出兵打仗。
王朝的实力,必须要强于那些诸侯列强的实力,才能够真正地震慑住诸侯列强,才能够真正地赢得天下的太平。
由于周夷王,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诸侯列强越来越强,他们周家王朝相对越来越弱的局面,所以,到他的儿子周厉王、孙子周宣王,曾孙周幽王,虽然一代一代都在进行努力地挽救,都在进行拼死的挣扎,但是,大势已成,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呀。
送给朋友搬家的礼物应当体现出实用性和心意,以下是一些合适的礼物建议:家居装饰品一幅温馨的壁画、一盆绿植或一组装饰摆件,可以增添新家的舒适和温馨氛围。传统风格的家居装饰品,如中国的紫砂壶、青花瓷、剪纸等,代表传统文化的底蕴。工艺品摆件,如双面绣黑檀摆件、招财猫等,既美观又有寓意。家居用品一套优质的厨具
2025-01-23 10:35:33选择楼层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讲究:家庭成员需求低楼层:适合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因为安全性高,方便出行,且减少了小孩从高处坠落的风险。但可能存在采光不足和噪音干扰的问题。中楼层:通常在建筑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高度,享有较好的视野、采光和通风。电梯数量和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高楼层:视野开阔,采光充足
2025-01-23 10:23:42金银线是一种 具有金银光泽的薄膜或纱线,通常由黄金和白银为主要原料制成。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用途,金银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传统金银线由金箔粘合在纸上切成细条状,再包缠在棉纱或丝线外制成,包括扁金线和圆金线两种。化纤金银线由两层醋酸丁酯纤维素薄膜夹粘一层铝箔再切割成细条而成,后来又出现用聚酯薄膜通过镀
2025-01-23 10:18:22避邪的东西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辟邪物品及其用途:玉器:玉石被认为具有天然的辟邪能力,如玉佩、玉手镯、玉手串等。在风水学上,玉器被认为是最好的辟邪之物,能够驱邪保平安。貔貅:貔貅是一种神兽,具有驱邪和招财的双重功效。尤其是用玉石或黑曜石制作的貔貅,其驱邪效果更为显著。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是风
2025-01-23 10:16:19选择卫浴材质时,主要应考虑耐用性、清洁方便性和美观度。以下是一些常见材质的优缺点:陶瓷优点:性价比高、抗污能力强、易于清洁,适合大多数家庭使用。陶瓷材质的卫浴较为普遍,性价比也高。缺点:如果受到重击可能会破裂,且保温性能较差。不锈钢优点:耐腐蚀、耐磨,适合现代风格装修,表面光滑,易清洁。缺点:容易留
2025-01-23 10:14:10PEM面板的材质是 多种材质组合而成。PEM(Polymer Enhanced Metal)是一种由不同尺寸的纤维和每层不同密度的设计精密组合而成的专利工程材料,具有极强的过滤性能与物化性能,同时具有很好的环保效应。PEM面板不含PVC,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彩板,广泛应用于家电和装饰彩板行业。建议
2025-01-23 10:10:44选择大气好看的窗框颜色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选项:白色经典而永恒,可以与各种墙面颜色搭配,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白色窗户边框通常都是铝合金制成的,不需要多涂一层漆,在工序方面更加的简单一些。深灰色或黑色现代感十足,适合现代风格的家居,显得稳重而大方。深灰色或黑色窗框能够增加居家空间的品味,适合搭配灰
2025-01-23 10:06:40Adidas:高品质的运动品牌,以其出色的设计和舒适的穿着感成为热门的拖鞋选择。Nike:以其耐用性、时尚设计和卓越的舒适度而闻名,适合多种场合穿着。Havaianas:源自巴西的经典品牌,以其优质的橡胶材料和丰富多样的设计风格而备受喜爱。Crocs:凭借其独特的舒适度和耐用性而广受欢迎,适合在家里
2025-01-23 1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