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偷税的手段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伪造或变造企业的账簿和记账凭证,申报虚假数目,以此来偷税漏税。这种方式在大小型企业都很常见。
企业建置真假两本账,真账自己内部使用,当税务人员检查时,就将假账当做真账交由其检查,作为纳税依据。
企业在多个银行开户,并且同时使用这些账户,但是却只向税务机关提供其中一个账户的信息,将其余账户中的实际收入隐瞒下来。
交易双方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在商品交易完毕开具发票的时候,特意将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或者总体的金额上进行改动,写上虚假的数据。
当税务人员要来检查时,为了不让其查询到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会以企业不小心失火、盗窃等借口去销毁或者隐藏账簿,之后企业就可以随意申报营业收入。
将残次品、等外品及联产品、副产品销售收入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废品及下脚料销售收入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自制产品或半成品自用,降价处理或不作销售处理,逃避流转税。
混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界限;兼营不同税率商品,按低税率纳税;混淆基本税率、利低税率。
个体业户利用集体名义开办私人企业;虚报残疾人、待业知青人数;设立假合资企业;以咨询服务为名,行销售产品之实。
专用基金支出挤入成本;自制设备用料,计入生产成本;固定资产购置运费作外购材料运费挤入成本;福利金支出列入费用。
提高折旧率;改变折旧方法;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达虚增成本、减少利润的目的;未用固定资产,但仍提折旧;交用的规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变卖固定资产后仍旧提折旧;对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
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这些手段不仅隐蔽性强,而且往往涉及复杂的财务操作和内部人员配合,给税务部门的查处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经营。
人民网厦门7月21日电 (余乃鎏、陈博)深入企业一线,走进生产车间,观摩先进生产线,感受新质生产力……近日,由厦门市同安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走进银城 唱响同安”探访新质生产力主题调研集中采访活动举行。活动期间,由中央驻闽、福建驻厦及厦门本地等2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先后走进同安区四家先进制造
2025-07-21 12:04:00日前,第十届洛阳创业之星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洛阳分赛区落下帷幕。 历经初赛与复赛的激烈角逐,经专家评委严谨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35个获奖项目,其中21个优秀项目成功晋级省赛。获奖、晋级项目主要涉及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风口领域,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彰显了洛阳科技创新的强
2025-07-15 09:26:00休息3分钟就要被公司开除,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居然是真的!广州一店长因休息3分钟被开除2021年3月,余某入职品某公司任店长,负责管理该公司位于某广场的门店。2024年9月26日,品某公司区域经理通过微信告知余某,其工号将于当日作废。双方均确认劳动关系于当日解除。公司主张,余某在工作时间、店
2025-07-12 15:32:00近日,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快递末端服务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安排部署快递末端服务站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服务站开办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力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和行业平稳运行。《通知》要求相关企业严格落实《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暂行规定》,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谁
2025-07-11 09:11:00今年以来,拱北海关所属斗门海关针对供港企业推进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供港商品通关效率和质量安全显著提升。1—5月,斗门海关辖区企业出口香港货值61.42亿元。斗门海关将检疫监装业务嵌入视频远程监管环节,通过视频连线,确认供港活猪来自注册登记的饲养场,核定数量,检查检疫标志加施情况和猪只健康状况,确认运输
2025-07-10 08:13:00中国商报(记者 杨宏生)当下,“反内卷”成了热词。在汽车、光伏、锂电、建筑、电商等行业,“反内卷”已成为共识。从短期来看,行业凝聚共识、优化产能结构是当务之急;从长期来看,企业苦练内功、内外协同发力是破局之道。长期以来,从“卷产能”到“卷价格”再到“卷同行”,“内卷”如阴影般笼罩着一些行业企业。当初
2025-07-09 15:18:00为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就业难题,搭建企业与求职者双向交流平台,7月6日,大连高新区七贤岭街道在高新万达广场成功举办2025年七贤岭街道就业专场招聘会,七贤岭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善水社区、黄浦社区承办。本次招聘会吸引了50多 家优质企业参与,提供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百余个就业岗位,为推
2025-07-07 11:04:00最近汽车圈迎来大动作:多家车企集体将应付账款周期缩短至60天。要知道此前不少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长达170多天,甚至超过200天。这场从“拖拖拉拉”到“爽快结账”的转变,背后藏着产业链资金管理的深层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指出,这不仅是企业响应政策的被动调整,更是重构产业链商业文明的关键一步。
2025-07-01 1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