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常识

成语:脍炙人口的意思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23 17:44:58    

“脍炙人口”是我们大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其意思是指美味的佳肴人人都爱吃,后来用来比喻好的事物或文章诗文为大家所称道。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不是有关于这个成语故事的由来,而是说说孟子、曾参还有公孙丑和成语“脍炙人口”的故事。




话说曾参的父亲曾皙非常喜欢吃羊枣(一种像羊屎蛋一样的果实),曾参比较孝顺,曾皙在世的时候,曾参经常给父亲买来吃。

后来曾参的父亲曾皙去世了,曾参害怕想起自己死去的父亲,于是至此不再吃羊枣。



公孙丑问道:“羊枣和美味佳肴相比,哪个更加美味好吃?”孟子一听说:“那当然还是美味佳肴好吃了。”公孙丑又问:“既然美味佳肴好吃,那么曾参为什么不吃羊枣而吃美味佳肴呢?”孟子又说:“美味佳肴是大家都喜欢吃的东西,而羊枣则只是一部分人、是个别人喜欢吃的食物;这就像是父母的名字需要避讳一样,姓氏可以不用避讳,因为姓氏是大家都有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名字却不一样,名字是个人所独有的。”公孙丑一听,觉得有道理,不禁点了点头。



孟子、曾参、公孙丑

孟子和公孙丑是同时期的人,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被称为“亚圣”,而公孙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在《孟子》一书中有很多关于公孙丑言行的记载,这不仅仅是因为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而且还是因为《孟子》这本书是由公孙丑和万章还有孟子的其他徒弟一起编纂的,所以在书里面有很多孟子和公孙丑的对话。



曾参即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是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颇得孔子真传,是孔子的主要继承人之一,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孝顺的一个人,其父亲病故时,曾参曾“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被后世称为“宗圣”。孔子死后曾将自己的孙子托付给曾参抚养。曾参相比于孔子的其他学生,他不够聪明,但是很勤奋,也是他将孔子的言行汇编集结成了《论语》。不得不说,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论语》,这有益于曾参的功劳。

而孟子又是孔子孙子的学生,和曾参不同的是,孟子很聪明,但是小时候的孟子很调皮、不听话,所以才会有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好在孟子后来有所领悟,发愤图强,所以其学问也是超过了很多人,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而孟子也被后人称之为“亚圣”,并称孔子和孟子的学术之道为“孔孟之道”。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聪明抑或是不聪明,只要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就算是你拼搏一番之后,最终终究是一事无成,但是至少你可以无怨无悔的告诉自己说:“我努力过,也曾为此拼搏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