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降脂还护肝?北大研究发现“三效合一”降糖新药,2亿患者迎曙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4:10:00    

“确诊糖尿病三年,每天要吃三种药控制血糖,但肝功能指标却越来越差。”45岁刘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控糖经历,道出了2亿糖友隐痛——传统降糖药虽能控糖,却难以兼顾肝脏保护和血脂管理。

近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将改写这一困境。

2025年3月,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布的一项临床试验引爆医学界:一种名为熊去氧胆小檗碱(UDCA)的新型降糖药物,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还能同步改善血脂异常、修复肝脏损伤。令人振奋的是,这款“三效合一”的国产创新药物,或能与另一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形成健康管理组合拳,为患者带来双重守护。

新突破:“一药三效”改写治疗逻辑

传统降糖药往往“单打独斗”,而北大团队采用的熊去氧胆小檗碱(UDCA)却实现了“降糖、降脂、护肝”的三重功效。

公开资料显示,这项覆盖中国14家医疗中心、129名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每日服用1000毫克UDCA的患者,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降低1%,远超安慰剂组的0.3%,且55.9%的患者血糖达标(HbA1c<7%),是安慰剂组的3.6倍。

更令人惊喜的是,历经8周实验后,该药对血脂和肝脏的改善同样显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日常称呼中的“坏胆固醇”)下降幅度达剂量依赖性降低,肝脏炎症指标(如转氨酶)也呈现早期改善趋势。

图/ 1000 mg实验组下降幅度最大

研究负责人纪立农教授解释:“UDCA通过激活代谢通路和抑制炎症反应,从源头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这一发现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糖尿病管理的新里程碑”。

要知道,  糖病常与肝病“狼狈为奸”。数据显示,超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而肝损伤又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北大研究揭示UDCA的护肝潜力后,如何科学养护肝脏再度成为焦点。

需求激增:“科技护肝”成健康新刚需

这种“治糖先护肝”的理念,与近期在中年男性群体中爆火的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不谋而合。

其核心成分担子菌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的组合,经中国科学家团队验证可激活肝脏解毒酶、抑制纤维化,临床试验中使用者转氨酶下降率达28%。京东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倍清肝”复购率超65%,用户评价“熬夜后脸色不蜡黄”“转氨酶红色箭头变成绿色”,成为中年男性和应酬族的“救肝秘宝”。

然而,护肝市场乱象丛生。专家提醒,部分健康品添加不明成分,反加重肝脏负担。对此,京东店铺客服强调:“(倍清肝)配方历经数千次组合配比,无任何非法添加,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见效更加显著。”

UDCA的突破,标志着糖尿病治疗从控糖迈向“综合代谢管理”。研究评述指出,其降糖效果与主流药物(如SGLT-2抑制剂)相当,但“护肝”特性独树一帜,未来或与现有疗法联用,实现1+1>2的效果。

与此同时,618期间上述“倍清肝”已经借助京东等线上渠道触达消费者,35岁以上中年男性成为消费主力军。此外其他护肝科技也在迭代升级,例如国内汤臣倍健等企业通过水飞蓟葛根丹参片的临床试验,证实草本组合可改善脂肪肝。哈佛团队则利用AI配比益生菌与番茄红素等物质降低肝脂沉积。

专家预测,“降糖+护肝”联合疗法将成为慢性病管理新趋势。

健康管理需科学,莫让“朋克养生”误前程

北大研究的突破与“倍清肝”的走红,折射出公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然而,专家警示:“药物和科技非万能,戒酒、控糖、规律作息才是护肝根本。”

正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感慨:“与其熬夜吃护肝片,不如早点睡觉!”

从“一药三效”的UDCA,到“科技护肝”的国产创新,中国科学家正为慢性病患者铺就一条更安全的健康之路,但这条路的核心,始终是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与自律。

参考论文:

Ji, Linong, et al. "Berberine ursodeoxycho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ork Open 8.3 (2025):  e2462185-e24621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