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观众前脚还在担心光线传媒拍摄电影《三体》会亏光《哪吒2》赚的钱,后脚刘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也宣布将进行电影改编。
3月22日,根据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举办启动仪式,原著作者兼编剧刘慈欣、监制陈思诚、导演戴墨等主创人员均到场。
相较于《三体》,《带上她的眼睛》的大众认知度或许会稍微逊色一些,原著于1999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后续又被纳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因而在中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较高。
不过,《带上她的眼睛》的制作班底堪称是目前刘慈欣小说改编影视作品中最强大的,除了原著作者兼任编剧之外,监制陈思诚和导演戴墨继《唐探1900》后再次合作,还邀请了《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编剧兼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担任编剧,主创阵容似乎比张艺谋导演《三体》要靠谱不少。
但伴随着官宣消息而来的,是原著粉、普通观众的不信任,尤其影片类型打出的另一个标签是“爱情”,引发了关于电影魔改的担忧。
事实上,关于刘慈欣小说的影视化,向来是热度不低、担忧不少,尽管也出现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这样的爆款佳作,但影视行业想要啃下刘慈欣科幻小说这块硬骨头的难度之高也是公认的。
如果将2015年《三体》电影拍摄视为起点,刘慈欣科幻小说影视化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年。
2015年,经过漫长的准备后,游族影业投资、张番番执导的电影《三体》正式开拍,请来了冯绍峰、张静初、唐嫣等一众当红演员出演,但本就没能如期上映的电影在经历游族事件后愈发显得难产,如今影片的上映日期已经被更改至2030年。
事实上,电影《三体》的难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后续刘慈欣小说影视化的普遍状态,即“热度高、产能低”。
根据眸娱的不完全统计,由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影视项目多达15部,其中各个版本的《三体》就足足有六部,“刘慈欣热”持续席卷影视行业。但问题在于,这些作品中真正与观众公开见面的不到一半,有一些甚至完全没了下文,佳作更是十分少见。
以刘慈欣科幻小说中传播度最高的《三体》为例,在已确认存在的六个项目中,目前公开播出的只有三部,其中仅有一部腾讯视频版算得上成功,播放数据和口碑都比较亮眼,奈飞版剧集与B站版动画均以口碑崩塌告终。
所以客观来说,观众的担忧与不信任并非空穴来风,影视行业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改编仍然处在不太成熟的摸索阶段,产能低下就是一种表现。
而究其原因,或许就出在刘慈欣小说影视化的难上。
一是小说本身的改编难度就非常大,这种难不仅基于科幻题材,更基于刘慈欣疯狂的想象力。
科幻作品是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一种虚构,内容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在进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中,各种概念、情景没有现实依据,极度依赖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仅拥有相当多气势恢宏、天马行空的场面,更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中理性的逻辑与浪漫的人文的共存,即便不谈影视化剧情如何进一步丰富,仅仅是要将他的文字变成画面就已经难上加难了。
一个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过的数据,《流浪地球》原著仅有2.3万字,第一部电影也只节选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改编,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做可视化呈现。而《球状闪电》原著近20万字、《三体》原著足足有80万字,这些长篇小说的改编难度更是上了无数个台阶,就连刘慈欣本人都坦言:《三体》对我们目前的经验来说和能力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困难。
二则是难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程度并不高。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2024年的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上直言:科幻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水平。
科幻影视作品从世界观的搭建到具体的视效技术实现,再到电影团队的协作,都是基于影视行业高度工业化的执行。以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为例,诺贝尔物理学奖基普·索恩担任科学顾问、花半年时间种植三万亩玉米地,就连三艘飞船都是用3D打印出模型再请多位雕刻家做出各个零件,都非常考验电影的工业化水准。
而在国内,《流浪地球》的出现曾一度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迈向新阶段的标志,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初剪的视效镜头多达4000个、20多位科学家参与创作,真正算得上是工业大片。
但优秀产品样本太少,《上海堡垒》给观众的伤害太深,即便是《流浪地球》也远不及好莱坞成熟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郭帆在《流浪地球2》上映期间就坦然承认过与好莱坞之间的差距之大,这无疑也成为了刘慈欣科幻小说影视化的一道门槛。
可见,刘慈欣科幻小说本身进行影视化改编就非常难,想要改好要依赖于中国影视的工业化水准,更是难上加难,也不难理解即便张艺谋、陈思诚坐镇,观众的不信任仍然居多。
影视行业的“刘慈欣热”,其实也可以看做是“科幻热”。
但客观来说,“科幻热”也始于刘慈欣。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紧接着2016年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科幻作品热,而这股热潮诞生的本质是当科技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产生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向往。
当时国外的科幻电影已经相当震撼,《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在全球范围内爆红,进一步点燃了国内观众对科幻影视的热情,但国内仍然缺少一部本土化的科幻作品,去展现中国风格与人文。对市场感知十分敏锐的影视行业也很快捕捉到了观众的需求,刘慈欣小说凭借超高的大众认知度与硬科幻内容成为了影视制作方打造科幻作品的首选,因而掀起了一股“刘慈欣热”。
但科幻题材可视化呈现的难度之大让国产科幻影视长期停留在起步阶段,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的爆红才迈出了一大步,科幻热真正席卷影视行业,也开始走出“刘慈欣”。
尽管目前国内科幻影视的工业体系仍然不算成熟,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于完成了从“刘慈欣热”到“科幻热”的转变,科幻题材得到了拓展,科幻影视也有了更丰富的呈现。
2022年开心麻花出品的《独行月球》,一改过往科幻影视沉重、宏大的主题,以喜剧的形式来呈现;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虽然沿用了同样的世界观,但已经完全是原创剧本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突破了科幻电影必须是工业大片的“刻板印象”,通过荒诞且意识流的内容去呈现科幻主题;《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脑洞大开,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搞笑中二的科幻故事......
尽管在脱离“刘慈欣”后,国产科幻影视的商业化稍显逊色,票房也并不高,但意外的是口碑竟然都十分不错,《宇宙探索编辑部》豆瓣评分高达8分,《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也有7.3分,而这两部电影都是原创剧本,无疑是令市场欣喜的一次进步。
影视行业从科幻热到科幻繁荣,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关乎到影视制作的工业化、原创科幻剧本的创作、用户侧认知度的提升,真正达成播出数据、票房、热度和口碑的全方位爆款还需要继续等待,不仅是刘慈欣小说的影视化需要时间,中国科幻影视也需要时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深圳5月19日电 (记者 索有为)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于19日在深圳举行,会议以“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为主题,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政府机构、深市代表性上市公司、境内外主要投资机构的嘉宾参加。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深圳市
2025-05-19 22:54:005月17日晚,多媒体跨界融合音乐话剧《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在湖南大剧院试演。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陈祉含“冠人”男俑、漆耳杯、T形帛画……5月17日至18日晚,走进湖南大剧院的观众有点意外,布置和陈设好像到了湖南博物院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还有很多穿着
2025-05-19 08:55:00近日,捷克中医药爱好者何俊梁来到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为期三周的学习交流。2009年,何俊梁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他的中文老师为他起了这个中文名。在中国学习期间他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并因为接受推拿治疗与中医结缘。毕业回到捷克后,他在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担任老师。出于对中医药文化的喜爱,他继续在当地一
2025-05-19 08:47:00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5月15日至18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如期举行。室内外展馆面积达30万平方米,来自尼日利亚的采购商奥卢是连续参加四届长沙工程机械展的老朋友,他手持咖啡,逛展的脚步从容淡定。8年前,奥卢以低于国外品牌40%的价格,买下一台中国品牌的泵车,忐忑地询问卖方:出了故障怎么维修
2025-05-19 07:55:00中新网德宏5月11日电 (杨雪梅 杨腾荣 赵莉)在位于中缅边境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市职业中学,88名缅甸籍国际学生在此学习知识、锤炼职业技能,他们以自身独特视角,记录着中缅两国间的人文交流故事。瑞丽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一直以来,不少缅籍务工人
2025-05-11 20:51:00文/泗伍 图片来源Brand Finance官网伦敦时间2025年5月9日,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国品牌总价值突破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展现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其中,五粮液以277.78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第18名,同比增长7.
2025-05-10 17:41:004月美方挑起关税大战,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是一个严峻考验。5月9日,海关总署对外发布了前4个月外贸数据。4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的规模,创造了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达
2025-05-10 15:23:00新华每日电讯近日闭幕的广交会上,一则新闻引人关注:一家中国手机膜企业在5天参展中,现场完成1000多万元交易额,来自更多国家的订单已在路上。据介绍,这家企业的钢化膜产品占据全球市场30%的份额,凭借“一张膜”,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张好膜供全球。记者调研发现,中国的手机膜产品畅销海内
2025-05-10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