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的蜂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智能驾驶”靠谱吗?
“脱手驾驶”“AI代驾”“高阶智驾”“全程0接管”……一段时间以来,“智能驾驶”加速跃迁,未来出行的蓝图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然而,伴随着一场车辆爆燃事故,技术的安全边界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深夜的安徽德上高速,一辆小米SU7在导航辅助驾驶(NOA)状态下以116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系统在撞向护栏前2秒才发出预警,驾驶员接管后仍未能避免悲剧。
三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讨论随即展开。当技术迭代遭遇认知错位,当商业利益冲击安全底线,亟需以理性之光重新审视这场关乎生命的科技革命。
(一)
“智能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汽车驾驶划分为0—5级,每一级都代表了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其中,L0级需要驾驶者全程掌控,L1级只能实现部分驾驶辅助,L2级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车辆,而L3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以上无须人工干预。
尽管市面上不乏“文字游戏”,把别人家的说成“低阶”,自家的是“高阶”,别人家的“能用”,自家的“好用”,别人家是“L2.1”,自家是“L2.9”,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截至目前,市面上多数“智能驾驶”仍停留在L2级阶段。
也就是说,现阶段“智能驾驶”的本质就是辅助驾驶,只能承担辅助的角色。正因此,相关法规都强调驾驶员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
然而,当技术被赋予“完美”光环,人们往往会在“盲听”“盲信”中失去了警觉。在现实中,对“智能驾驶”过度依赖甚至“以身试险”的行为并不少见。
比如,边开车边睡觉、边开车边玩手机的新闻越来越多;有人将异物别在方向盘上,绕过系统监测;有的甚至拉起遮阳挡,让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盲开,洋洋得意在网上“炫技”。
将“智能驾驶”等同于“万能替身”,某种程度上自己也成为了技术的“替身”。一旦危险发生,人机接管的“秒级难题”,就会变成生死逃亡的“惊魂瞬间”。这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对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参与者而言,也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二)
产品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很多时候,车主的过度信任,恰恰和车企的过度营销有关。
在车圈,有一个共识,即汽车产业革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题是“电动化”,下半场主题是“智能化”。随着下半场不断迫近,众多车企争夺起“智能驾驶”的话语权。
于是,“辅助”偷换为“替代”,“车位到车位”“AI代驾”等概念成为营销噱头;“开启智驾新时代”“引领智驾天花板”“稳居智驾水平和研发能力的第一阵营”的宣传语铺天盖地,调子越起越高;车企高管在公开场合频繁展示“边开车边处理邮件”“边开车边开会”等场景,还有人公开抱怨“法规滞后技术发展”,宣称方向盘离手检测该取消……
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同样被刻意淡化。AEB有明确的工作时速范围,有的不响应锥桶、水马等障碍物;摄像头有局限性,一旦遇到低光照、强光反射或恶劣天气,图像噪点严重,易造成识别错误;雨雪天气下,纯视觉方案车型的失效率高达37%……这些信息在车企宣传中鲜少提及,反而被 “安全冗余设计”“百万公里无事故”等光鲜词汇所掩盖。
为了增加成交,销售人员向消费者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片面介绍硬件优势,很少提及“禁止项”,也不对消费者进行安全教育。
激进的营销策略,天花乱坠的概念包装,导致不少用户对“智能驾驶”产生了“万能”错觉。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被不断下放至20万、10万元级车型,越来越多的车子出现在马路上,也成倍放大了风险。
(三)
展望未来,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不能因为一两次事故,就否定了众多车企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上的努力。
现阶段,所谓“智能驾驶”的安全危机,本质上是技术迭代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错位。要打破这一困局,需要车企、用户与监管层共同努力。
首先,车企必须停止过度营销。在宣传中,应该明确标注技术等级,避免模糊“辅助”与“自动”的界限,并建立完善的用户教育体系。比如,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强化安全教育的流程,通过模拟训练让用户理解系统局限性。
其次,监管层需加快制度建设。小米SU7事故发生后,有车企负责人呼吁统一自动驾驶中文名称标准,避免夸张宣传造成用户误解,这很有道理。同时也要看到,“智能驾驶”领域的责任认定正在成为新的课题,亟需建立“政策—商业—服务”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酝酿更细致的技术标准和事故认定规则。
最后,用户也要重塑安全认知。“方向盘后是生命。”人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生命的代价容不得半点试错,驾驶员的注意力始终是行车安全的最后防线。
事故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审视“智能驾驶”的起点。无论是车企、用户还是监管,都应对“智能驾驶”保持冷静。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结合,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行业才会越来越好,也会有更多人受益。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周圆、张辛欣)记者19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
2025-05-19 18:07:00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 作为电力行业的“特种兵”,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机器人技术与电网需求深度融合,生产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守护着万家灯火。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发是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自成立以来,国网智能便锚定电力行业的难题进行垂直深耕,用科技破解
2025-05-18 16:50:00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本报讯(通讯员赵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为引导支持企业提升自身的科技核心竞争力,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石家庄市持续优化完善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速科创载体建设,着力构建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
2025-05-12 12:16:00在基础电信企业支持下大连已落地多项5G-A应用2024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场馆进行5G-A网络覆盖,使得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实现全国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场馆5G-A的3CC载波聚合与智算功能全覆盖,提供了极致的网络体验。目前,以5G-A技术为核心的低空安防系统已在大连部署,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2025-05-10 13:10:005月9日,中国移动宣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移动推出“二次号码焕新”服务,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码号服务平台对接互联网企业,快速解绑手机号码开户前已经绑定的互联网应用,有效解决用户使用“二次号码”带来的相关问题。个人用户可通过中国移动官方App搜索“二次号码焕新”进入服务办理页面,勾选需解
2025-05-09 16:44:00作者|壹览商业 李彦 即时零售市场战火正热,淘宝突然宣布加码。从5月2日宣布提前上线以来,与饿了么联手的淘宝闪购一直表现亮眼。在这个“饿宝组合”全量上线后,并给出最高优惠力度的48小时内,已有13个城市的饿了么单日物流订单数量突破历史最高。库迪咖啡一日内订单增长近10倍,茶饮新秀品牌茉莉奶白在饿了
2025-05-08 12:27:004月28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浪潮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计算机”)与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普特”)强强联合,共同重磅推出大模型一体机,为政企全场景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保障。此次峰会上,“浪潮+罗普特”AI产业基地签约落地晋江,聚焦新一代AI软硬一体智能装备制造
2025-05-07 11:04:00编辑丨余晖据交通运输部消息,5月5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主持召开调度会,视频连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听取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有关情况汇报;视频连线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山东海事局,检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
2025-05-06 0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