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让污染方为河道修复“买单”!吴中生态蝶变有“活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40:00    

春日的三思桥河碧波荡漾,沿岸柳树随风摇曳,几位村民正坐在新修的亲水步道旁闲话家常,“以前这是条‘臭水沟’,现在成了家门口的风景线,不但河水清澈干净,沿岸景色也越来越美。”这条曾经被评为劣五类的河道,如今不仅摘掉了“黑帽”,更在建设幸福河湖。

与它同步焕新的东村河、前陆巷浜等河道,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水下森林随波摇曳——这场发生在吴中横泾的生态蝶变背后,一笔260万元的司法生态修复资金起到了关键作用

司法修复资金破题 为生态治理引来“活水”

站在三思桥河畔,横泾街道水利站站长高怀四翻开施工台账:“这次整治内容包括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态修复、活水畅流等。”2023年8月竣工的劣五类河道整治工程,让包括三思桥河在内的三条太湖通湖支河环境显著提升。然而,300多万元的工程款,对于街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三思桥河生态浮床安装后 横泾街道供图

正当河道治理面临资金缺口时,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的精准注入,为河道重生带来了“活水”。近年来,吴中区检察院在办理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等案件时,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方式,推动相关方依法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累计追赔生态修复资金1500余万元。“追回生态修复资金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让资金活起来、用到位,那就得有适配的生态修复项目。”吴中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永平说。

这笔司法生态修复资金在横泾落地,与一场共建有关。去年3月,吴中区检察院机关党委与横泾街道党工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在上林村设立“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推动党建共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我们得知生态修复项目可以申请司法生态修复资金,能为太湖通湖河道治理一解燃眉之急。”横泾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娟回忆,在与吴中区法检两院沟通后,街道会同区法检两院在去年11月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申请材料,该院依据司法生态修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对治理方案的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查后,最终拨付到位260万元司法生态修复资金。

持续多年治水攻坚 太湖“东大门”面貌一新

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的落子之处,蕴含着深远的生态安全考量。作为吴中太湖新城核心板块,横泾街道7.2公里湖岸线串联起四条通湖河道和30余条入湖支流,是太湖水质保护的“最后一道闸门”。

“四条通湖河道如同‘生态动脉’,支流水质直接关系太湖生态安全。”站在尧太河入湖口,高怀四告诉记者,街道10条曾标红的劣五类河道,如今已全部转为代表达标的深蓝色。转变背后,是连续多年聚焦水环境治理的攻坚实践。

横港河生态美丽河湖建成后 横泾街道供图

自2021年起,横泾街道累计投入治水资金超 3000万元,实施城乡污水提质增效“333”专项整治、劣五类水体整治、幸福河湖建设等项目,完成4个排水区达标区建设、10条劣五类河道整治并销号、23条生态美丽河湖建设,17个农污接户率低于85%的自然村庄接管改造。

在巩固 “消劣争优” 成果基础上,横泾街道创新 “生态 + 文旅” 模式,将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与 “林渡暖村” 农文旅项目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保护、景观休闲于一体的 “江南水乡” 样板。2024年新完成的4条幸福河湖,沿岸增设亲水平台、健身步道等设施,周边居民满意度达 95% 以上。

“太湖治理是国之大者,横泾作为太湖主要汇水区,其生态环境的治理,将为太湖筑起一道无形的‘生态屏障’,符合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的使用原则。”张永平说,如今,整治后的三思桥河等三条河道水质良好、稳定,后期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该项目开展跟踪评估,确保生态修复资金真正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态效益。

制度创新护清流 长效治理蹚出新路径

“司法修复金不是‘一拨了之’,而是治水机制创新的起点。"李娟告诉记者,横泾街道2025年治水蓝图已经明晰——针对石龙浜、赵家河等4条五类水体靶向实施“排口溯源整治+雨污分流改造+生态修复提升”综合治理,同步推进城乡污水治理“333”专项行动,通过提升农污接户率、修复污水管网、严管小散乱排水户等举措,在源头筑牢截污防线。

生态河湖建设亦将迈出创新步伐。稻丁河、创新路河等2条“幸福河湖”示范工程将实现水安全与水生态双提升,通过疏浚清淤、建设生态驳岸、营造滨水景观带,打造“防洪达标、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后巷横河、尧太河等8条骨干河道同步开展系统治理,形成“治理一条、提升一片”的辐射效应。

横港河生态美丽河湖建成后 横泾街道供图


治理河湖,长效管护机制不可忽视。“我们将深化‘党建+河长制’创新实践,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对河岸违建、非雨出流等问题实施动态清零。”李娟说,街道还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打出组合拳,通过推广生物农药、建设高标准农田尾水处置系统、严控农家乐排水等举措,织密太湖生态保护网。

从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的规范使用,到全流域精准治理的机制创新,横泾正探索形成“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贡献精准治水新样本。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 刘达/文)

编辑:金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