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这一蹲,真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3:11:00    

4月9日,在河北定州举办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活动现场,一个自然流露的俯身动作,定格成文明河北的温暖注脚。当来自石家庄的中国好人李玉法单膝触地,与轮椅上的女孩平视合影的瞬间,千年古城见证了一场关于尊重与善意的生动诠释。

‍‍‍‌‍‍‌

颁奖台上的“俯身礼”

当天,“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2025年1-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定州举行,中国好人李玉法律师作为颁奖嘉宾,要为助人为乐获奖者颁发道德传家宝。在合影环节,李玉法的目光落在代领奖的轮椅女孩蔡梦媛身上。没有片刻犹豫,这位身着正装的律师与身旁的“河北好人”郑天飞默契对视,随即双双屈膝下蹲。这个自然流畅的动作,让轮椅女孩成为画面中心,三张笑脸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绽放。

“当时只是觉得应该让摄影师拍出完整的合影。”李玉法事后回忆时轻描淡写。但现场的掌声证明,这个细微调整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网友拍摄的视频里,轮椅女孩眼角的晶莹,摄影师匆忙调整的镜头角度,共同记录下这个不寻常的“标准合影”。

中国好人李玉法律师、河北好人郑天飞主动蹲身与轮椅女孩蔡梦媛合影,从右到左依次为李玉法、蔡梦媛、郑天飞。(定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大山走出的“暖心书记”

这份刻进骨子里的共情能力,源自李玉法特殊的成长轨迹。生长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下口镇卷掌村的他,曾是全村走出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考上大学后走出大山,他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2016年,当乡亲们发出呼唤,彼时已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的他毅然回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他把媒体人的敏锐与法律人的严谨熔铸成乡村振兴的利器:策划农特产品直播、引入文旅项目、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三年时光,昔日的闭塞山村蝶变成网红打卡地。

“曾经他蹲在地头和村民聊天的样子,和蹲在轮椅前的神态一模一样。”有熟悉他的人感慨道。这种“俯身姿态”贯穿了李玉法的公共服务生涯:脱贫攻坚时俯身倾听群众诉求,乡村振兴中俯身丈量土地,如今在文明创建中俯身传递善意。

文明图谱中的精神坐标

这场“意外走红”的颁奖仪式,恰是河北省“双争”主题活动的生动实践。在“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时代强音中,李玉法的举动诠释了道德模范的示范价值。正如他接受采访时所说,“助人为乐是托举社会友善的基石”,这个俯身动作既是对个体的尊重,更是对文明高度的丈量。

温暖故事的背后,站着整座城市的文明底蕴。石家庄近年来涌现出96位“中国好人”、400余位各级道德模范以及数千名“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形成了以凡人善举为基石的“好人生态”。从自费创办孝道中心服务数万老人的李耀青,到以木雕技艺传承家国情怀的非遗匠人许红阳;从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盖立敏,到六年如一日替妻偿还救命钱的诚信模范谷焕珍,无数平凡身影在此织就文明经纬。李玉法的“俯身礼”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触碰了城市文明建设的集体潜意识——那些看似微小的善意,恰是构筑精神大厦的基石。

中国好人李玉法律师、河北好人郑天飞主动蹲身与轮椅女孩蔡梦媛合影,从右到左依次为李玉法、蔡梦媛、郑天飞。(定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超越镜头的文明自觉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赞誉,李玉法的回应展现出发自内心的谦逊:“这是一名普通人都会做的。”但细节处的文明自觉,往往最能检验道德修为的真实刻度。当摄影镜头对准领奖台时,他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形象,而是如何让每位获奖者都被平等看见;当面对身体障碍者时,他本能选择最朴素的尊重方式。这种深入骨髓的文明素养,恰是多年公益实践中养成的“肌肉记忆”。

从媒体人到村官,从扶贫干部到执业律师,李玉法的多重身份始终围绕着同一个精神内核。即便卸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返回城市,他仍坚持为卷掌村对接文旅资源,用法律专长服务基层治理。在代理农民工维权案件时俯身倾听诉求,在普法讲座中俯身解答疑问,这些日常工作中的“俯身时刻”,与颁奖台上的温暖定格一脉相承。

发布现场,向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献花。(定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向善而行的城市品格

这次引发网友关注的“最美一蹲”,恰似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文明涟漪。人们的反应印证着:一个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可以激活无数人的向善基因。

4月21日,当记者问及未来规划,李玉法的回答依然朴实:“继续做好该做的事。”这位2023年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的律师,正在筹备乡村法治和德治教育试点,计划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多偏远山村。在他看来,真正的文明创建不在镁光灯下,而在田间地头的每一次耐心调解,在接待当事人的每一杯热茶中,在俯身倾听的每一个瞬间。

李玉法的“俯身礼”之所以动人,不仅因其展现了个体修养的光辉,更因其昭示着整座城市的精神海拔——在这里,每个细微的善意都能被看见,每个平凡的感动都值得被铭记,这正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来源:燕赵晚报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