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作为土生土长湖北人 第一次听说湖北产冬虫夏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3:01:00    

东阳光是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说奥司他韦,大家就不陌生了,这款治疗流感的制剂,是很多人家庭药箱的常备药。

冬虫夏草哪里产?很多人会说青藏高原。

今天想告诉大家,湖北这个地方,还就产虫草。

无论奥司他韦,还是虫草,背后是这家企业——东阳光,坐落在两江交汇、三峡门城的湖北省宜都市。

长江、清江汇合处的宜都东阳光1号基地。

时光倒流24年。

2001年,浙江籍商人、东阳光集团创始人张中能站在宜都江边,看着清江与长江交汇的浪涛,对随行的人说:“这里有丰富的水电资源,适合干大事。”

这一年,东阳光斥资1.28亿元入驻宜都。

一个企业、一座城市,开始共同生长。

24年来,东阳光在宜都13次追加投资,累计投资已超过240亿元。

2024年,东阳光宜都基地实现销售额232亿元,出口创汇1.37亿美元,上交税收13.7亿元。

如今,东阳光在宜都创造了三张“全球名片”——全球规模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世界首创的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

东阳光的事业越干越大。与东阳光相遇时,宜都GDP仅19亿元。如今,宜都是全国知名的县域百强县,去年经济体量更是接近千亿级。

从“废铁”炼出救命药

2001年,宜都一家濒临破产的昌鹤制药被东阳光以90万元收购。

东阳光由此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并重组成立东阳光长江药业。

东阳光长江药业的车间和工厂。

当地人说:“这厂子连设备都锈了,买回去当废铁?”

东阳光的回应是:“既然决心入场,废铁也能炼成钢。”

这堆“废铁”的转折点,藏在2006年的一纸协议里。

2003年全球暴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首选治疗药物就是奥司他韦。

彼时,此药专利握在跨国药企罗氏手中,中国一直只能依赖进口,且价格高昂。

各方努力下,东阳光长江药业在2006年拿到罗氏专利授权。

东阳光将奥司他韦命名为“可威”,在宜都建起生产线。

后来,甲型H1N1流感暴发,可威被列入国家战略储备药,一夜之间成为“救命药”。

奥司他韦颗粒制剂生产线。

此后,东阳光并不满足于“复制”原研药物,结合中国市场不断创新,开发出奥司他韦儿童颗粒制剂等。

2023年冬,流感卷土重来。宜都工厂的机器24小时轰鸣,工人三班倒,生产线上的可威颗粒如金色瀑布般倾泻。当年,这款药卖了72亿元。

工人正在打包奥司他韦颗粒制。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过去5年,“可威”累计产量及出货量全球第一。

连罗氏高管都感叹:“我们发明了奥司他韦,但中国人让它成了世界第一。”

发酵罐里的“话语权”

东阳光生化制药工厂顶层,巨型发酵罐露出罐顶。

东阳光家族成员之一、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的厂区里,矗立着39个巨型发酵罐,每个罐子高过五层楼、容积达375立方米。

墙上,“中国、欧盟EDQM、美国FDA、世卫组织WHO”四重GMP认证分外醒目。

“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生产基地,占据全球65%以上的市场份额。”东阳光生化制药总经理商清海介绍。

其阿奇霉素中标了德国20多家保险公司,克拉霉素更是拿下美国40%的市场份额。

日渐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有药商来考察时,指着成排的罐子问:“你们是不是把整个中国的发酵罐都搬来了?”

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航拍图。

目前,东阳光生化制药已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40余项。在省科技厅揭晓的2024年湖北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中,东阳光生化制药入选“驼鹿”企业。

“虫草下山”的技术革命

冬虫夏草,原产自雪域高原。如今,它们在宜都有了新家。

2008年,东阳光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盯着培养皿中的白色菌丝,屏住呼吸。

突然,菌丝开始扭结,缓缓长出一根细长的“虫草”。

有人颤抖着喊:“成了!不用再挖青藏高原了!”

东阳光生态繁育的冬虫夏草。

从第一根冬虫夏草“出生”,2012年产量达到吨级,到2016年突破10吨,是260多位科研人员的持续攻关。

“项目已累计投资50亿元,瞄准的是百亿产值。”东阳光宜都基地冬虫夏草项目副总经理郭瑜介绍。

工人正在分拣筛选虫草。

为实现“虫草下山”,东阳光模拟出青藏高原的日照、气压、湿度,用紫外线照射激发菌种活性,同时研发冻干技术实现“锁鲜”。

2024年,东阳光在宜都产出干虫草63.5吨,约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产值超过30亿元。

炼金术的密码

长江、清江汇合处,有一座合江楼。

合江楼对面,就是宜都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大家口中的1号基地。

如今,该企业的掌舵人朱英伟,已在这里扎根24年。

“最大的动能是坚持创新。”在朱英伟看来,东阳光在宜都创出一个个“全球之最”“全国之最”,核心是创新火种的持续燃烧,湖北省抗感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先后在宜都东阳光落地。

继担任集团董事后,今年朱英伟又兼任起集团研究总院院长。朱英伟说,对在宜都、在湖北的创新有着更大期待。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朱灿义

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启超

剪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卓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