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凭借“六小龙”火爆出圈后,各地纷纷加速发力科创生态。在一轮又一轮的“招才引智”与“政策加码”中,如何真正找到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动力的创新路径,成为各大科创高地的共同考题。
近年来,南京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培育新赛道作为南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新赛道之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观察到南京的差异化成长路径——这座城市正在通过系统布局、生态完善,打造能够持续生长和自我进化的“新赛道”成长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持续构建“4266”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南京提出举全市之力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四条赛道。瞄准这四大产业,南京已成立相应的四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根据规划,南京将加快培育一批优质领军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努力在全国形成培育新赛道的“南京样板”,切实以新赛道塑造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领先优势。
长城战略咨询总经理陈文丰长期从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研究。在他看来,南京作为科教与制造强市,拥有丰富的新场景基础设施与创新生态资源,具备新赛道培育的天然土壤;若能强化跨界整合与平台赋能,结合产业促进机制,有望率先跑出一批“新物种”企业,进而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赛道”。
提起南京,很多人想到的是千年古都和科教名城。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在《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中国第三、全球第五。
“在当今的中国,科学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政治地位的最优路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图书高级编辑Jacob Dreyer在增刊的分析文章中指出,随着中国政府将科技创新置于经济战略的核心位置,一些中国省会城市在追求科研卓越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的技术驱动型增长。
这样的观察同样适用于南京——近年来,南京已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讯、储能与氢能等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六大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是南京“4266”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其中的“4”代表四大支柱产业,包括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代表两大产业集群,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第一个“6”代表六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第二个“6”则是前述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
长城战略咨询最新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关注了在新赛道培育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十个城市赛道发展新实践,从“赛道名片”和“赛道实践”两方面对城市赛道发展情况做出了描述和分析,提出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药研发是南京的三张“赛道名片”。
陈文丰的团队认为,未来产业与新赛道的共同特点在于发展潜力巨大,都需要注重生态营造以及新制度供给,都会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在这种驱动下,新场景突破引领新物种涌现,推动新赛道崛起,最终形成新主赛道。
如果说赛道建设是决定城市未来产业的“选题”,那么科创生态的健全与否,则决定了这些“题”能否真正做深、做出成果。
记者发现,当前新一轮未来产业竞逐中,南京正系统构建涵盖创新主体、投资基金、场景资源等在内的科创生态“富矿带”,并以场景、企业、基金相融合模式推动新赛道发展、夯实成长土壤。
2023年初,南京发布《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未来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到2030年,全市未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0亿元以上,成为引领全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科技创新链条中,成果转化常常是最难打通的一环。为破解这一关键堵点,南京发布了“新质城建”超级场景,邀约各界共创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不仅如此,当地还设立专门平台,统筹城市场景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统化的场景创新服务。
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以人工智能赛道为例,南京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产业生态构建加速拓展“朋友圈”,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500家,形成栖霞区智谷、麒麟科创园、软件谷等产业链重点园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投资生态角度,当地提出围绕重大项目落地、重点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延链、科创人才培育四大方向,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设立N只基金,力争形成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构建“重点产业全覆盖,服务生命全周期”基金接续投资体系。
场景、企业与资金的多维度协同发力,正成为南京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塑造产业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有市场化投资机构负责人分析表示,创投机构在连接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南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为区域产业创新提供更强和可持续的动力。
随着国内各区域加快发展新赛道,新赛道已成为各地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面向未来,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城战略咨询团队曾在一篇题为《新赛道体系》的报告中写道,新赛道作为新经济时代涌现的新兴事物及现代产业体系中最为活跃、最具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业态,政府应把培育新赛道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要重点从新经济认知、赛道选择、未来研究、顶层设计等四个方面发力。
无需置疑的是,地方政府打造新赛道并非追风造词,而重在构建具备持续生长能力的“生命系统”。陈文丰在本次采访中做了生动的形容:“在这片‘科创森林’中,创新平台是土壤、创新政策是阳光、创新氛围是空气、创新服务是水分,企业则是扎根其间、不断向上生长的树木。”
“南京正在从‘移栽树苗’走向‘培育种子’。”他观察到,过去许多地方政府倾向于引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犹如将成形的大树和青苗从一片树林移至另一片土地。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本土创新潜力的发掘与培育。南京的策略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与成长,“在交流中表达了对具备创新能力的初创企业的高度关注。”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南京日益肥沃的创新土壤。制度供给不断优化、金融资本加速活跃、应用场景持续开放,这些都为科创“种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芽和成长环境。随着土壤层层累厚、阳光越加充沛,一批批“小巨人”“隐形冠军”正在从科创生态深处破土而出,成为支撑新赛道持续演化的重要力量。
这意味着,南京的科创生态系统通过不断优化创新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孵化和场景资源等,将持续增强其内生动力,形成一个自我强化、互为支撑的生态链。这座城市没有照搬硅谷,也未复刻张江,而是立足自身禀赋,正在探索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创新路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极目新闻记者 刘闪 何佳仪通讯员 李胜唐7月16日下午,2025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会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简称 “链博会”)举行。本次对接会以“链动创新前沿,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发
2025-07-16 23:03:00在刚刚结束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各大减重药企巨头展开了激烈角逐。这场交锋,正是近年来减重赛道热度飙升的集中体现。虽然行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期,然而缺乏多条GLP-1药物管线的企业,已几乎难以在创新药企的竞争中立足。除此以外,身处这一红海的竞争者,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减重药发展已进入瓶颈期。以司
2025-07-15 16:58:00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5年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6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5年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2025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
2025-07-15 09:41:00人民财讯7月12日电,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
2025-07-12 08:53:00各地经济发展的鲜活实践,展现了多元产业的蓬勃活力,呈现了不同领域在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与价值转化上的积极探索。■土地里的经济密码夏日的田野不仅生长作物,更孕育着特色经济的活力。新疆戈壁的枸杞凭借对盐碱地的适应性,在荒漠中开辟出产业赛道,既创造农产品价值,更通过改良土壤形成长期生态经济价值。西藏青稞种植
2025-07-11 08:43:00【来源:安徽日报】日前,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全市“无废细胞”拟命名名单,共140家单位满足“无废细胞”创建要求。2023年起,该市正式启动“无废细胞”创建工作,目前已经累计建设涉及工厂、工地、学校、医院等社会最小生产生活单元“无废细胞”11类208个。马鞍山市2022年成功入列国家“无废
2025-07-10 08:49:00记者从警方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网上盛传的南京60岁大叔男扮女装与1691名男性发生亲密行为并拍下“约会”视频的涉事男子(网上被称为“红老头”)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其中,网上传播的相关信息有被随意夸大的成分,目前相关案件正在侦办中。相关法律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为人若明知自身患有艾滋病、性病等还故意与不特定
2025-07-07 21:51:00中新经纬7月7日电 控股股东拟进行改革重组,南京商贸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商旅或公司、上市公司)6日晚公告称,不涉及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变更。公告显示,2025年7月6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南京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旅游集团)通知,为推动南京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经南京市委深
2025-07-07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