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大地上,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从清明祭扫的“绿色蜕变”,到养老服务的温暖变革,再到红色文化的血脉赓续,这座城市的移风易俗实践正以细腻而坚定的笔触,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明新篇。
清明新象,传统礼俗的“绿色蜕变”
在东营,清明期间的一幕幕场景正生动诠释着传统礼俗的焕新之路。走进嘉盛陵园,文明之风吹散了往日的烟火喧嚣。通道旁,志愿者轻声倡导“用鲜花兑换纸钱,守护绿水青山”,便有市民欣然响应,递出手中纸钱,换回一捧菊花,这一换,换出了清新空气与宁静心境。这样以鲜花寄哀思的选择,已在东营延续四年,成效显著。陵园入口,志愿者递上的《文明祭扫倡议书》承载着绿色期望,园内菊花有序摆放,取代往昔纸灰纷扬。前来祭扫的市民们由衷称赞:“鲜花祭扫,既留住了仪式感,又呵护了环境,暖心又应景,值得推广!”
迈出陵园,城市街巷同样满是新意。银色不锈钢“祭祀桶” 悄然就位,衔接起传统与现代文明。东营区精准定位,在64 处社区广场、交通路口等市民祭祀高频地,投放301 个临时 “祭祀桶”,其中 75 个由废旧垃圾桶“变身”而来,醒目摆放在主干道十字路口,为市民提供便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116 处点位有序安置 304 个文明祭祀桶,为市民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畅通渠道。“我们每天都会随着大家祭祀的需求量相应地调整位置,需要在哪里,‘祭祀桶’就流向哪里!”东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监察支队东城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动态调整策略让随地焚烧现象大幅减少,火灾隐患显著降低,绿化带、人行道等区域的不文明祭祀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科技赋能,更为清明添彩,重塑着人们对生死相隔的情感表达。“文明东营”与“东营民政”公众号在清明前后上线“云祭扫”功能,英烈事迹与照片映入眼帘,市民轻点屏幕献花,敬意与追思跨越时空;市民刘先生通过线上操作,为母亲创立纪念馆,燃香祭拜尽在指尖,不禁感慨:“以往跨省扫墓劳神费力,如今‘云祭扫’让思念无界。” 线下,东营的探索持续深入,“数字公墓”示范园里,骨灰深埋、坟头隐去,纪念碑与鲜花祭扫台相映成辉,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超 70%,彰显绿色殡葬决心。政务服务大厅内,“逝者户口注销、丧葬补助一站式办理” 贴心高效,市民王女士仅耗时二十分钟便办结全部手续,她满是欣慰:“往昔办事东奔西走,如今‘一窗通办’,这才是为民解忧的‘身后事暖心办’。”
老有所依,厚养风尚暖照“夕阳”
在东营,一场温暖人心的“养老变革”正让“老有所依” 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华社区,一阵轻柔的敲门声打破居民楼的寂静。“张大哥,我们来给大叔大婶送饺子了!” 社区工作人员聂稳稳手提保温袋,身后跟着拎理发箱的志愿者。门开后,腿脚不便的张大哥又惊又喜,原本冷清的屋子瞬间烟火升腾。他感慨道:“以前觉得社区和生活不沾边,搬来这儿才知社区时刻在身边。” 这温馨一幕,正是东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尊老敬老的生动写照。当银剪在老人鬓边翻飞,饺子热气氤氲窗户,文明新风透过这些细节,融入千家万户。东营近年来秉持 “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推进移风易俗,将传承千年的孝老爱亲美德,具象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东营大力弘扬“厚养”文化,尊老敬老成社会风尚。街头巷尾,浓厚氛围扑面而来,社区与家庭携手,书写“厚养”故事。黄河路街道是其中一个缩影,“孝老传承”品牌深植社区肌理:街道把厚养礼葬写进居民公约,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化身“文明使者”,调解纠纷、倡树新风;社区文化长廊里,“孝德”墙绘与居民公约相映成趣,传递孝道;“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现场,掌声雷动,满是赞许。真正点亮老人生活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7 处日间照料中心饭菜飘香,社区食堂八折优惠,暖胃又暖心;青少年志愿者活力演出,丰盈老人精神世界;科怡社区智慧餐厅刷脸结算餐费,便捷高效;耿井村医养中心医护人员推餐车、问需求,细致入微。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力的养老体系,在东营落地生根。
社区活动室的喧嚣从未停歇:书画班的学员刚落笔描完寿桃,戏曲社的锣鼓已咚咚敲响;重阳节文艺汇演的彩排声中,“老兵合唱团”的成员们正调试麦克风,准备将《夕阳红》唱进独居老人的家门。聂稳稳穿行在热闹的人群间,手中的服务清单已勾满今日事项——明天还要组织防诈讲座、上门助浴,她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社区食堂的暖黄灯光恰好亮起,映照着老人们捧着餐盒说笑的身影。在东营这座城市,从一顿热饭、一次贴心理发,到一场精彩演出,传统孝道与现代治理完美交融,化作灯火阑珊处那一抹抹最动人的温情,为老人们绘就出最美的“晚霞”生活。
赓续血脉,热血传承点亮奋进路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晨雾尚未散去,东营区三里庄战斗纪念碑前已聚集了120名系着红领巾的少年。他们手中洁白的菊花与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相互映衬,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讲解员李鹏辉的嗓音低沉而有力,将这片土地上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为了赶在天亮前炸开三里庄围墙,侯登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把炸药包紧压在围墙上,毅然拉着了导火索……”少年的呼吸随着讲述逐渐急促,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战场。宣誓环节,他们高举右拳,誓言声穿透云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那一刻,纪念碑上的刻痕与青春的面庞交相辉映,红色血脉在无声中完成传承接力。
这只是东营红色教育的一环。近年来,东营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红色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与社区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三里庄战斗纪念碑前,少年们的誓言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日常红色教育的熏陶。在东营的校园里,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影放映、红色主题班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学生们在参与中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不仅如此,东营市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共产党宣言》陈列馆、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东营革命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串联成“红色研学路线”,引导青少年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火。”一位带队教师如是说道。
在胜利街道的文化书院内,时常举办别开生面的活动。锦辉社区特意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于圣兰前来,为青少年讲述 “铁人精神”。于圣兰老人满怀深情,话语中既有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又饱含着对“铁人王进喜”的深深崇敬。孩子们紧紧围坐在她身旁,眼中闪烁着对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与敬仰之光。于圣兰老人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将 “铁人精神” 的精髓融入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里,让孩子们于潜移默化之中,真切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磅礴力量,为他们成长奋进的道路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形式更替,而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对文化传承的深情守望,对民生福祉的执着追求。当清明的烟雨浸润绿意,当夕阳的余晖映照笑脸,当红色的火焰点亮初心,东营正以文明为笔、以民心为墨,让古老文化在现代文明滋养下抽枝发芽、绽放新蕊,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尽享文明带来的幸福与美好。(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通讯员 李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中医服务,比去医院方便多了!”近日,全省首个社区康养中心——生物园区幸福里社区康养中心正式建成投入运营。这处“家门口的健康堡垒”,是城北区深耕青藏高原康养先行区建设的生动缩影。该康养中心主要承载了高原康养宣传、家庭医生签约、中医适宜技术、康养大讲堂、心理辅导等五大功能,精准对
2025-09-02 09:35:00【来源:长春生态环境局_县区传真】近日,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问题,进一步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德惠市分局与德惠市行政执法局联合成立“噪声扰民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组,在德惠市建成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排查与治理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聚焦经营性噪声扰民现
2025-09-01 13:46:00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张鹏程8月29日是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的首个七夕节,驻马店市迎来婚姻登记高峰。驻马店市民政局提前部署、精心组织,以“温情服务+文化浸润”的双轨模式,不仅高效完成婚姻登记服务保障,更通过系列文明婚俗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驻马店市民政局指导
2025-08-30 17:48:00任围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此次防蚊灭蚊行动,建立了根治人居环境“沉疴旧疾”的长效机制。 祖庙街道办供图片区300多间闲置房有了“身份证”。 祖庙街道办供图走进佛山古镇任围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300间空置房都有了“身份证”。房屋面积、权属、管理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另一边,任围志愿服务队队员苏洁珍,正
2025-08-26 08:18:00吃“水鸭母”和龙眼,到防空洞里休闲充电这份“处暑指南”请收好23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节气。记者采访气象、民俗等专家,为市民梳理了一份福州“处暑指南”。福州龙眼上市。处暑时节习俗多福州谚语有“处暑一过脸觑厝”。“夏天天气炎热,有钱人会到鼓岭等地避暑。到了处暑时节,避暑的人们脸就朝
2025-08-24 09:42:00【来源:昆明西山发布】8月18日晚,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体验活动在云安会都和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中心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是“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云南省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省委宣传部、各州(市)文明实践工作相关负责人、志愿服务团队代表、专家学者以
2025-08-23 23:33:008月18日,建设北路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曹女士反映,东安路48号院居民楼后堆放着大量泡沫箱,不仅存在火灾隐患,部分箱内还积存有雨水,滋生蚊虫,影响环境卫生。接到反映后,社区及时协调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网格员李红现场核查发现情况属实。泡沫箱杂乱堆放,部分破损箱体内积满雨水,水中可见大量蚊子幼虫游
2025-08-20 10:08:00“围墙倒塌了,一点也不安全,现在好了,修的结结实实的,睡觉都踏实了”。家住陕西省扶风县城关街道飞凤社区中南街税务局小区的居民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围墙,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一变化,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高效联动下,从问题反馈到竣工投用仅用15天,成为基层治理“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生动写照。中
2025-08-15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