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我为短剧狂丨记者手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1:00:00    

2013年,汤拥华在浙江工商大学任教时,与“钱塘读书会”部分同学合影留念(受访者提供/图)

相关报道详见《一位大学中文系老师爱看短剧》

6月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老师汤拥华的一篇毕业致辞登上热搜,他在致辞中引用了短剧桥段,谈到所谓“文科无用”的困境。“我的痛苦,被听见了”,一些中文系毕业生纷纷留言。

文科困境的探讨,高校老师刷短剧的反差感,要出圈先出梗的传播方式……刷到这则消息时,我的脑海迅速闪过这几个点,立刻报题,准备采访。

联系上汤老师,是在准备采访后的第三天深夜。在那三天的准备工作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短剧。有时会觉得记者这份工作跟演员有些相似,进入一个选题,就要去做贴近一个角色的准备。这种贴近很难从细节和逻辑上论证作用,也许是一种感觉。

在接触这个选题之前,我对短剧的了解大部分来自我的妈妈,她是一名退休的小学语文老师。记得特别小的时候,妈妈教我背过很多诗词,印象最深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时候,我还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觉得意境美。现在,妈妈喜欢刷短剧,一些浮夸的台词经常被动跃入我耳边,“他可是城中首富”“复仇是我活下去的动力”……刷短剧之前的一两年时间,她闲时总在看网络小说,那里如今是短剧改编的富矿。

这几天,我看短剧的体会,还是觉得浮夸,但不像之前那么过分。在这一两年的发展中,像每个新生产品一样,短剧内容有自身的更新逻辑。在市场规模上,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事实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核心之一。

看了十几部短剧后,相似的脸谱桥段和感情抒发换个团队又来一遍,这种重复感已经让我厌倦。但在某一次停下手边事情的间隙,我意识到自己正习惯性打开短剧App。我什么时候变成短剧狂了?

不难察觉,在短剧中观众很容易猜到后续,都是符合大众朴素情感的道德方向。打开短剧,没有人性的复杂、没有剧情的跌宕,所谓的翻转就在一瞬间,每一个冲突都会在一分钟之内被一个巴掌及时甩回去。主角一定赢,完全不用担心,生活中需要担心的事情不少,这样的放松感助推短剧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对汤老师的访谈让这一点有了些“学术根基”,在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中,往往暗藏朴素的道德教训,比如诚实、善良、守信,在短剧里,这些美好品质逐一得到了伸张。

普通人健康生活的日常,要有休息,也要有休闲。如果说休息是放空,休闲更像是填满。就像人们已经习惯刷社交媒体,过载的信息带来了什么?也许只是一种身处其中、不至空空的感觉吧。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韩茹雪

责编 李屾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