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他把一道道美丽的轨迹留在了祖国的地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1:02:00    

原标题:他把一道道美丽的轨迹留在了祖国的地下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程慧仪

5月1日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徐程和团队成员走进广州芳白城际22号线项目施工现场,下井,钻进隧道,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是他驾驶“钢铁巨龙”的第17个年头。从深圳到武汉,从成都到广州,他的足迹随着盾构机的刀盘,在祖国地下划出一道道轨迹。

穿越“地质迷宫”

2008年,刚刚毕业的徐程第一次站在盾构机前,被这台“钢铁巨龙”震撼得说不出话。它重达500多吨,直径两三层楼高,整机长80多米。现场的前辈告诉他:“你得先和它‘交朋友’,了解它,才能驾驭它。”

陌生的图纸和复杂的参数,激起了徐程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他自主查阅大量资料,虚心请教前辈,常常一研究就到了深夜。彼时,盾构机基本是从国外采购,因为会说英语,他还肩负起和外国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的任务,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他对盾构机操作产生了兴趣。

2012年8月,徐程任深圳地铁9号线9104-1项目盾构机电经理。文锦站作为始发车站,长度只有29米,但正常始发需要100米的场地,给项目施工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徐程和技术团队经过上百次的模拟试验,最终决定采用“分体始发”方式进行,创下国内首个在城市核心区域整体吊装和整体运输盾构机的范例。

佛山地铁3号线的建设过程也令徐程印象深刻。盾构机要穿过低矮民房及厂房,还要面对全断面中粗砂、上砂下岩富水层及强风化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等不良地层,掘进极为困难。徐程回忆道:“那个时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可以参考的资料非常少。”他组织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带领团队一遍遍试验,探索出适用于上砂下岩、全断面砂层等复杂地质的综合施工技术,成功穿越多个高危风险源,所积累经验也在珠三角多个城市的盾构施工中发挥了作用。

在广州芳白城际22号线项目施工过程中,盾构机始发即遭遇富水砂砾层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双重夹击。该地段地下水丰富,盾构始发易造成洞门涌水涌砂,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其次始发段存在长距离上砂下岩复合交变地层,岩性软硬分界明显,盾构掘进极易导致姿态失控。为了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守在现场、吃住在现场,随时查看分析地质和监测数据,经过45天连续攻坚,团队创新提出“富水砂砾地层仓位管理”、“气-土压掘进模式实时切换”、“姿态纠偏三部曲”等施工技术,成功实现“零渗漏”始发,砂层沉降5mm以内,并创新总结出《强透性富水砂砾地层盾构始发施工工法》、《强透性富水砂砾土压平衡盾构机满仓掘进模式施工工法》,徐程感叹:“每一次极限挑战,都是国内盾构施工技术进步的台阶。”

毫厘间的“隧道诗人”

“隧道是百年工程,必须要精益求精。”为保障工程品质,徐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无破损、无渗漏、无错台、无污染”的“四无”精品隧道理念,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最高标准严格把控。一次巡检,他发现管片存在微小瑕疵,当即要求全部更换,施工队抱怨成本太高,他严肃地说:“决不能以次充好,要让每一条隧道都经得起历史检验,成为精品工程;要把美丽的轨迹留在祖国地下,如诗如画。”

在位于地下近20米的地铁隧道内,越深入隧道内部,越能感受到热浪滚滚,徐程携带测量尺,对每一环管片封顶块间隙进行测量,保证每环管片的纠偏量控制在5mm以内,实现隧道“无错台”。因他的严谨与较真,工友们私下都称他为“毫米经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越来越复杂,我们要用数字建造技术,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广州地铁芳白城际22号线项目,徐程牵头建立盾构监控室,采用PLC控制联机技术实时监控,应用于电脑手机双平台,实现参数变化实时预警,以数字技术赋能精益建造。他还主动将验收标准提高20%,并向业主立下“零缺陷”军令状。在他高标准的管理下,项目相继迎来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2024),23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越南胡志明市城铁管理委员会访问团,项目精益建造成果收获多方点赞。

地下的“薪火播种者”

“独龙难闯地下关,群龙才能破万难。”在狭小的操作室内,徐程手把手指导徒弟操作方法,分享过往的施工经验。他说:“地下这堂课,光看手册学不会。”

每年,都会有一批批新的年轻人投身进建筑事业。徐程充分考量不同员工的能力背景和发展意愿,为新员工差异化定制培训计划和清单,根据个人特点分配到不同的业务线上,并配“专业导师”带学,助力新员工快速成长。

2022年,“徐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也肩负起“选才育人、匠心传承”的责任。他倡导对专业岗位人才进行分类,通过项目轮岗夯实基础实操能力,现已培养出6套盾构施工管理团队,培养出复合型领军人才10余名,实践型技能人才3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发布企业标准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论文12篇,获国家级BIM大赛5项,他也获评全国首届“盾构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他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

十七载征途漫漫,十七载坚守凿刻无悔“隧”月。从盾构学徒到劳动模范,徐程说:“我赶上了国家地铁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身为盾构人,看到国家的轨道交通线网越来越密集,我由衷的自豪。”在充满魅力的城市地下空间,一条条钢铁巨龙承载着徐程和盾构团队争先有为的梦想,一路向前。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