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陈诺)一条长长的实验桌前,一位体重200公斤的“化学家”拖着“轻盈”的步子,抬起结实的双臂抓取试管,依次走过液体进样台、磁力搅拌台、烘干工作台,进行样品称重、搅拌、离心、烘干……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间实验室里,有这样一群“机器化学家”,用夜以继日的劳动,“庆祝”又一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机器化学家”正是其中代表之一。它由“化学大脑”、机器人实验员和智能化学工作站三部分组成,能自己“看”论文、“想”方案、“做”实验,甚至“学”经验。
一、“小来”的诞生
传统化学研究范式深度依赖于“试错法”,其局限性使得新物质创制的周期长、成本高。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需要日复一日地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调配试剂,像大海捞针一样从无数种材料组合中寻找最优解。
时间回到2013年,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俊在出差途中,与同事聊起化学研究的困境:实验效率低、数据分散,许多成果“藏在”国外期刊里,引用还得花钱。“能否用大数据技术革新化学研究?”大伙儿一拍即合。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像“蚂蚁搬家”一样从教科书、论文和专利中整理出百万条化学数据。然而,光有数据还不够——如何让机器理解复杂的化学知识?他们又想到一个妙招:把本校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经验“灌”进计算机。比如,设计催化剂时调用“熊宇杰大脑”,研究发光材料时启用“张国庆大脑”,给机器人“吃小灶”。
2020年,同校的自动化专家尚伟伟带着机器人技术加入,让“化学大脑”终于有了手和脚。一年后,“机器化学家”“小来”正式诞生,它集成了2台移动机器人、19个智能化学工作站和高通量计算系统,日均能完成2000次精准操作,抵得上五六名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它的机械臂连0.1毫米厚的碳纸都能稳稳抓起,比人手还稳。”江俊说。
在火星制氧催化剂研究中,“小来”展现了惊人能力。面对376万种配方组合,仅靠人类科研团队一一实验验证需2000年,而“小来”通过分析5万篇论文、融合实验与计算数据,仅6周便找到最优解,为利用火星上的水制备氧气提供了高效率、低能耗的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在地球外星系就地取材研制化学品的新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合成》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二、从“小来”到“小临”
“机器化学家”还在迭代升级,去年,实验室里多了个新成员——“小临”。作为第二代“机器化学家”,它比“小来”多了一条机械臂,实验效率更高,更为关键的是它接入了多个生成式大模型,脑袋更加“灵活”,不仅能自行设计实验,还能对实验进行智能优化。
“如果说‘小来’是勤奋的实验员,那‘小临’更像一位合格的‘化学家’了。”江俊说。
“小临”上岗的第一次大战,就是帮方天成博士团队研发一种吸能材料,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过热爆燃等问题。按传统方法,光是筛选材料配方需要十年,但“小临”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仅用7个月就找到了最优解。
更令人惊喜的是,“小临”还能主动从失败中学习。一次实验中,它尝试了上百种配方均未成功,却通过分析数据锁定了关键变量,最终逆风翻盘。“人类可能会因重复试错而沮丧,但机器永远保持‘好奇心’。”团队成员赵路远说。
三、“小来”和“小临”的未来计划
如今的实验室里,“小来”和“小临”已成为科研“黄金搭档”。它们不知疲倦的身影背后,藏着更大的蓝图。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建造一座“机器化学家大楼”,容纳上百台机器人、上千个智能工作站。到那时,日均实验量可达百万次,新材料研发效率将呈指数级提升。
“我们还要给机器人装上‘眼睛’和‘鼻子’。”江俊透露,新一代“机器化学家”将配备红外和拉曼探头,能“看见”材料分子结构的变化,甚至“闻”出化学品的细微差异。它们还能通过云端共享数据,像“科研朋友”一样互相学习。“未来科学家坐在咖啡厅里,就能远程指挥机器人完成复杂实验。”
这个劳动节,“机器化学家”依然在实验室忙碌。它们没有假期,却让人类科学家得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投身更富创造性的思考。正如它们的名字——小“来”和小“临”,有了它们,未来正在加速来临。
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陈诺)一条长长的实验桌前,一位体重200公斤的“化学家”拖着“轻盈”的步子,抬起结实的双臂抓取试管,依次走过液体进样台、磁力搅拌台、烘干工作台,进行样品称重、搅拌、离心、烘干……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间实验室里,有这样一群“机器化学家”,用夜以继日的劳动,“庆祝
2025-05-05 13:10:00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这个“五一”假期,各地以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五一”期间“夜游”搜索量同比增长超六成。层出不穷的新场景不仅成功“圈粉”八方游客,更以创新业态拉动消费升级。夜幕降临,在山东淄博的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当地迎来首
2025-05-05 10:04:00原标题:他把一道道美丽的轨迹留在了祖国的地下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程慧仪5月1日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徐程和团队成员走进广州芳白城际22号线项目施工现场,下井,钻进隧道,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是他驾驶“钢铁巨龙”的第17个年头。从深圳到武汉,从成都到广州,他的足迹随着盾构机的刀盘,在祖国
2025-05-04 11:02:00▶今日天气白天晴,北风三级,阵风六级左右,最高气温24℃;夜间晴间多云,北风三级转一二级,最低气温10℃。未来三天阵风较大,外出注意防风防火。▶尾号限行无▶ 北京市属公园5月2日迎客80万人次!哪家最受欢迎?“五一”假期第二日,气温舒适,游客游园热情高涨。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五一”假期第二日
2025-05-03 08:04:00人民网澳门4月30日电 (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科技大学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地球和行星物理学》(《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在线发表27篇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有关的科学论文,这是“澳科一号”首个科学论文专辑。《地球和行星物理学》将在5月5日正式发表“澳科一号”初步科
2025-05-02 15:14:00极目新闻通讯员 邹亚琴 李岚4月2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两位刚刚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老人,术后第2天在助行器的辅助下,排着队做康复训练。周建林主任(左)正在手术中据悉,在该院关节外科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下,1个月内已经有5位90岁以上
2025-05-01 11:53:00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以“数智国云 共谱新篇”为主题的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在福州市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举行了魔乐社区Modelers理事会成立仪式,并发布理事会章程,明确组织架构与权责体系。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景平,鹏城实验室高效能云计算所开源生态主管王溯,
2025-05-01 00:03:00鲁网4月29日讯 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世赛选拔)项目在临沂市技师学院举行。本次比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承办,临沂市技师学院承接。比赛分为产品装配调试、附加模块两个模块。来自全省的9个参赛团队运用机械与电路设计等多方面能力,
2025-04-29 1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