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中芯国际首季赚13.56亿增1.6倍 赵海军称仍将约10%营收投入研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4:39: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全球知名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强劲增长。

5月8日晚,中芯国际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3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逾1.6倍。

5月9日盘前,在中芯国际业绩会上,公司联合CEO赵海军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际形势变化引起的客户提拉出货,国内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上升,以及工业与汽车产业触底补货。

至于一季度的收入不及预期,赵海军介绍,厂务在年度维修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了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问题。前述事件系单一事件,影响预计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

近两年,中芯国际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波动,归母净利润连续调整。业绩变动的背后,是中芯国际资本开支较大以及折旧压力攀升。

赵海军表示,中芯国际产能饱满,外部不确定性影响不大。

首季净利增逾1.6倍

中芯国际首季业绩快速增长,但仍然低于预期。

根据一季度报告,今年前三个月,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0%。

2024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17亿元、9.92亿元,同比变动30.98%、-13.55%。

今年2月,在业绩说明会上,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四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客户拿货意愿相对较低,但在公司季度新增2.8万片12英寸产能的基础上,产品组合得到优化,公司平均销售单价环比上升6%,大致抵消了出货下降对收入的影响和折旧上升对毛利率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公司四季度销售收入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收入超过 22 亿美元,环比增长 1.7%,毛利率为 22.6%,环比上升 2.1 个百分点。

当时,中芯国际给出的今年一季度指引为,销售收入环比增长6%到8%,毛利率在 19%到21%之间。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

今年一季度,虽然中芯国际的营收净利均快速增长,但低于预期。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仅为1.8%,毛利率为22.5%,环比大致持平。

公司给出的二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

针对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表现,赵海军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际形势变化引起的客户提拉出货,国内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上升,以及工业与汽车产业触底补货。不过,由于一季度出现引起生产性波动的突发事件,公司收入增长未及预期,并且影响还将延续至第二季度,预计还将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即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前半期)。

赵海军进一步解释,由于一季度客户急单较多,中芯国际为将更多产能规划进入生产当中用以支持客户快速出货,12英寸及8英寸产能利用率均有提升,一季度整体的产能利用率环比增加4.1个百分点。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业绩会之后,中芯国际厂务在年度维修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了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问题;同时,中芯国际在设备验证过程中,发现部分设备性能和工艺表现需要改进,导致产品良率波动。

外部不确定性影响不大

产品良率波动是突发性单一事件,对中芯国际正常市场生产经营没有大的影响。

赵海军表示,受上述突发事件影响,公司研发及晶圆测试速度受到一定制约。

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研究及开发支出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2.17亿美元,减少至1.49亿美元。

不过赵海军也表示,随着公司产能的持续释放,未来研发投入会恢复。中芯国际此前坚持将营收的8%至10%用于研发投入。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服务配套,向全球客户提供8英寸和 12英寸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多座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厂。公司还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

中芯国际一直注重研发,2018年至2023年,公司年度研发投入均超过4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增加至54.47亿元,同比增长9.1%,当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4%,较上年的11%有所下降。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330人,占员工总数的12.1%,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平均薪酬52.9万元,同比增加6万元。

2024年,中芯国际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71件,累计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2112件。

中芯国际的经营业绩也曾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20.1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95.16亿元,翻了一倍多;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7.94亿元增长至121.33亿元,三年增长约5.7倍。

2023年、2024年,中芯国际营业收入出现小幅波动,归母净利润连续下降,这主要是受资本开支较大、资产折旧,以及行业周期低谷、价格下行影响。

赵海军表示,中芯国际将依然保持稳健,不会主动降价去争取订单。但与此同时,赵海军称,当前也能够看到代工业内价格出现下降趋势。此前市场预计智能手机、电脑都会有很大成长,下游客户备货较多。但从目前观察的情况看,此前对手机的总出货量目标设定过高,电视、平板电脑在内的面板整体出现供过于求情况。

赵海军还表示,在今年新的市场因素出现后,客户都在沉着应对,公司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饱满状态。公司已经看到各行业,包括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市场在经历关税政策变化等引发的焦虑。总体来说,对中芯国际而言,至少今年下半年和来年的销售不会受到影响。

视觉中国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