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金融科技的深度渗透以及消费升级的内在驱动,消费金融成为2024年上市金融公司年报亮点。
发挥好协同效应
2024年,上市银行零售业务普遍进入调整期,消费贷业务增长强劲。在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消费贷成为零售业务的新增长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全年增加1.24万亿元。多家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个人消费贷款数据有明显增长。其中,平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746.63亿元,同比增长13%;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61.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8%;中国农业银行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万亿元,新增2943亿元,增速28.3%;中国建设银行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增幅25.21%;兴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73.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8%。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随着国家提振消费政策的出台,银行零售业务有望逐步提速。消费贷业务有望在政策支持下继续增长,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
近年来,消费的重要性在政策层面不断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并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财政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已提前下达首批资金810亿元,覆盖家电、手机等12类商品。
对于政策利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能够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配合。上述举措一方面通过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从供给侧发力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这些都有助于创造消费金融服务空间。
“参与消费券发放与促销活动”在多家金融机构的年报中被提及: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品牌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立减金、流量券等优惠;中国建设银行承接196个城市76.9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742亿元。
银行承接政府消费券的模式印证了政策与金融工具的协同效能,能够带来双赢。田利辉认为,一方面,银行参与发放和管理消费券能够扩大客户基础,增强用户黏性,并能借此机会推广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中介平台,负责处理消费券的分发、验证以及资金结算等工作,可以提高整个流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从2024年年报中可以看到,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协同促消费效果明显。对于下一步的合作方向,田利辉建议,双方需要协同数字化基建,打通政务数据与银行风控系统。
金融服务场景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需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
面对经济复苏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规模投放消费信贷、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持续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深入渗透消费场景正在成为消费信贷服务的发力点,这一点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得到充分体现。金融机构通过与零售商、电商平台等合作,构建场景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消费信贷产品迭代升级,实现金融与消费的深度融合。工商银行与银联合作在山姆超市、京东到家、叮咚买菜等平台开展消费促销活动,聚焦老百姓日常买菜场景,开展满减、立减活动。
场景化金融也体现在信用卡业务中。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提到,对信用卡采取“支付场景精准营销”的策略。其中,文旅、美食、购物、跨境旅游、留学等成为信用卡业务推广的高频场景。
“场景化金融服务使得金融产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用户体验感。”田利辉表示,场景化金融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客户转化率,还能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在多份年报中注意到,年轻客群的消费场景受到重点关注。多家金融机构在深入了解年轻客群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及价值观基础上,打造专属于青年的服务体系,满足年轻客户在财富消费端的多样化需求。
中信银行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年轻客群:结合年轻用户喜好,发行多款游戏联名卡;聚焦年轻人出行、购物等消费场景,上线“有颜有个性”的“颜卡”系列产品;建立新媒体渠道矩阵,在社交平台开立官方账号“中信银行信青年”,持续传播青年服务理念。中信银行年报显示,该行Z世代客群达4677.99万户,“颜卡”系列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1500万张,累计交易金额超3700亿元。
“年轻一代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于个性化、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田利辉分析,金融机构在年轻客群中大力推广消费信贷,背后的逻辑是客群战略卡位、场景精准匹配和数据驱动定价。同时,在传统领域外,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服务及定制化旅行等新兴消费场景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构建可持续生态
在消费信贷规模扩张的同时,金融机构越发重视消费金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利率下行是年报中被多次提及的2024年消费信贷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纷纷推出低利率产品。娄飞鹏指出,这种“薄利多销”策略的背后,是银行资金成本下降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存在一定潜在风险。单纯追求低利率来吸引客户,可能导致银行收益无法有效覆盖成本。
部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正在开发AI风控模型,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信贷流程。田利辉表示,数字化风控体系的完善为消费信贷扩张提供了底层支撑。AI风控模型能够实时分析海量数据,快速识别潜在风险点,有效降低违约概率,而且能够进行动态风险预警,实时监控还款行为,实现了“AI+金融”的深度融合。
除了从自身层面控制风险,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教育。建设银行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金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中,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客群,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广大消费者提升风险意识,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年度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通过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等组合拳推动政策落地。可以预见,未来金融机构在促消费领域的发力空间依然广阔。但同时,持续释放消费动能仍需破解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不足等深层次挑战。娄飞鹏表示,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动,共同构建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动能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经济日报记者 赵东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4月14日从商务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进度持续加快,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4月11日,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352.6万辆;已有超350万名消费者申请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补贴达24.1亿元。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的同时,电动
2025-04-15 10:40:00西南证券(600369)股价最新报4.1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74%。当日开盘价为4.11元,最高触及4.12元,最低下探4.08元,成交量为22.97万手,成交金额0.94亿元,总市值272.45亿元。近期,西南证券发布多份公司研报,覆盖安琪酵母、万孚生物、思维列控、中炬高新及小熊电器等企业,
2025-04-15 08:2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4月14日电 (王利文 安源)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蓉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若尔盖专场。若尔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更仁磋用黑颈鹤、黄河水和北上饼干“三张名片”,生动诠释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实践。4月14日,四川成都,“万千
2025-04-14 22:24:00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着实体经济的需求。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主要金融数据,首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一个个数据展现着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也折射出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回暖。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
2025-04-14 17:36:00每经AI快讯,模塑科技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沈阳名华接到某头部豪华车客户发出的外饰件产品项目定点书。项目预计2027年4月开始量产,生命周期8年,预计总销售量约66万套,预计总销售额约20.7亿元。该项目定点标志着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生产组织能力及产品价格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有利于公司巩固豪华
2025-04-14 15:50:00□本报记者 孙海颖布局电商平台打造具有本地文化属性的网红单品、升级数字化车间赋能企业长足发展、推进“千店千面”门店升级计划……114岁的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鼎丰)以数字化改革为笔,以城市文化铸魂,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画卷上抒写新的传奇。在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雪花路,老鼎丰工厂青铜大鼎
2025-04-14 08:41:00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央行发布2025年3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22.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15.22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2.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819
2025-04-13 18:02:00记者4月13日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悉,2024年初至2025年4月6日,深交所累计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114只,融资1966.80亿元;发行资产支持证券142只,融资918.16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外景。新华社发交易所债券市场是民企债券融资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畅通民企债券融资,沪深交易所积极创新
2025-04-13 1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