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新闻
春天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长高点,再高点,医生则提醒,青少年异常蹿个而颜值下降需高度警惕。因“长高”经历过大喜大悲的小陈(化名)对此深有感触。
身高突然狂飙
都是脑瘤作祟
今年20岁的小陈中学时就喜欢打篮球,无奈球技并不突出,身高也只有1.71米,在大都1.8米上下的球伴面前,自惭形秽,学校班级间比赛大多时间是坐冷板凳。没想到,对身高已无奢望的小陈,在快19岁时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没采取任何助长措施情况下,身高突然狂飙,一年多已长到1.88米,让他扬眉吐气。
“可能患有脑瘤。”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飚说。
医生是怎么一眼看出问题?朱飚主任说,除了蹿个异常,还观察到小陈唇鼻肥厚、皮肤粗糙、手足粗大等情况,初步怀疑有可能是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最主要病因是垂体生长激素瘤。当然,最终还得等一些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
其实,在小陈个子不断增高时,亲朋好友也发现他身体外貌逐渐发生变化;另据小陈自述,还出现视物模糊、周边视野缺损等症状。来杭州前两天,小陈因眼睛问题去当地医院检查,眼科医生排除眼科疾病后,建议他尽快去神经外科排查。经人引荐,他在家人陪同下赶紧来到朱飚主任专家门诊。
果不其然,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小陈脑垂体右部有一个2.5厘米大小的占位病变,血清生长激素检测结果是正常值10倍之多,结合相关症状,明确小陈所患为生长激素垂体腺瘤。
事不宜迟,朱飚主任医师带领颅底神经内镜团队,为患者施行了经鼻内镜下垂脑体瘤切除术。术后次日,小陈视力视野明显改善,血清生长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出院前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全切,术后第 7 天小陈就出院了。
近日,小陈回院复查,视力视野及生长激素均恢复正常,其他垂体激素水平都保持正常水平;垂体 MR 检查未见肿瘤复发表现,内分泌水平得到治愈,其外貌特征也逐渐变得柔和。
短期内猛长个
不一定是好事
朱飚介绍,垂体位于大脑底部的中央位置,约重 0.6 克,豌豆一般大小,可分泌生长激素等在内的多种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正常垂体腺细胞发生突变就可发生肿瘤生长,称之为垂体瘤。
“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又可以分为泌乳素型、促肾上腺激素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等。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因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可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引起四肢及外貌的改变,如手足增大、鼻唇增厚、下颌突出、颧骨高耸等,儿童表现为巨人症,成人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颅内肿瘤生长可导致视神经受损,不但影响患者颜值并危害健康,任其发展还将威胁生命。”
朱飚表示,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多发展缓慢,症状隐匿,早期容易漏诊。手术是生长激素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部分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目前绝大部分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现有神经内镜,尤其3D神经内镜的加持,可抵镜观察,直视切除肿瘤而保护垂体组织和周围正常的血管及神经,内镜下切除术更微创更安全,是垂体肿瘤的主流术式。
朱飚提醒,猛长个不一定是好事。如果父母身高一般,而孩子身高短期内迅速蹿高,同时出现颜值下降等异常情况,需引起充分重视,建议赶紧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顺便提一句,孩子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有疑问可咨询医生,胡乱进补,拔苗助长式催高可能适得其反。
潮新闻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宋黎胜
近日,一则医生接诊疑似被虐待儿童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一名自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生的网友发视频,表示接诊时遇到一名三岁男童,全身多处受伤,检查发现有颅骨骨折、颅内血肿,以及多处撕裂伤。陪男童就诊的奶奶最后承认是其父所伤。医生怀疑孩子遭到长时间虐待。杭州警方对此表示,男童系到杭州就
2025-04-25 23:00:00本报讯(记者 梁露露 通讯员 张博 施重阳)38岁的李女士近半年来持续感到胯部隐痛,并伴有反复发作的膝盖及小腿疼痛,关节活动时偶发弹响。起初,她将症状归因于工作压力导致的劳损,自行采用贴敷膏药、针灸及按摩等理疗措施。然而上述症状非但未见缓解,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反而逐渐加重。于是,李女士前往郑州人民医
2025-04-24 15:29:00上班久坐,长期低头看手机,颈椎不舒服怎么办?中医骨科医生教你一套连招缓解。(人民日报记者宋豪新)
2025-04-23 11:50:00◎本报记者 代小佩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AI大模型PK人类医生引发关注。此次比赛设置了3个各有特色的脑血管病诊疗病例,人类医生和3个AI大模型各自在有限时间内分析病例,并给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参赛的AI大模型分别是39AI、豆包和DeepSeek(深度求索
2025-04-22 07:32:00IT之家 4 月 21 日消息,大阪都会大学医学研究生院 Hirotaka Takita 博士和 Daiju Ueda 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发布一项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深入评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诊断医疗状况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与医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团队筛选了总计 18371 项研究,最终
2025-04-21 07:07:00本报讯(记者 魏薇 通讯员 孙晋芳 高朝燕)近日,一名6岁男孩不慎吞入5枚磁力珠,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医务人员采用内镜顺利取出已在孩子阑尾腔连接成串的“五星连珠”。4月13日,医生提醒,磁力珠是非常危险的消化道异物,很容易导致胃肠穿孔,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玩耍习惯,一旦发现异常,
2025-04-17 07:02:00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梁淑芳)4月15日,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新疆站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全面汇聚全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
2025-04-16 11:14:00财联社4月12日讯(记者 郑炳巽)前景广阔的互联网医疗赛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接入应用,正在获得资本新一轮青睐。去年下半年以来,方舟健客(6086.HK)和健康之路(2587.HK)先后登陆港交所,圆心科技、健康160等更多企业则在上市排队中。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程
2025-04-12 1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