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佛山市南海区2024年度环境保护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1:34:00    

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日前召开,听取和审议《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记者获悉,2024年,南海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大气治理、水环境优化、绿色转型等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区内环境质量实现自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气质量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市前列

2024年,南海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工业源、移动源和臭氧协同防控,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0,同比改善3.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0.0%,六项指标(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随着水体的优化,千灯湖三期呈现出百亩“水下森林”的绚丽景观。吴宇摄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南海交出了亮眼答卷:全区4个国考、2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14.55%,改善率位列全市第二,新建、修复污水管网168.6公里,整治暗涵15.74公里。同时,全区重点建设用地100%安全利用,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达到省控制要求。

构建绿色发展标尺,探索低碳转型路径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在2024年率先破题工业城市绿色转型难题。全区新增省级“绿色工厂”8家、“绿色供应链企业”3家,出台全国首个氨氢供应体系建设方案,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达39.1万吨,创造财政收入1185万元。强化3家火电、9家陶瓷、2家数据中心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工业危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4%,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

《报告》显示,南海正加速构建“无废城市”新范式,通过“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模式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突破100%,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各项重点任务建设,持续落实建设用地“净土开发”和“净土收储”,这一系列举措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南海样板”。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关键之年,南海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南海将构建绿色发展标尺,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企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原则,推动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尤其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深化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大气污染防控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一般工业固废监管,加强危废收集与经营单位监督管理。

《报告》透露,南海进一步健全执法与业务串联机制,完善执法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同时深化污染源监管系统数据融合,提升执法精准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全民治水。

建议以闭环管理巩固治理成效

3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专家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2024年度全区环境质量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施成效开展专题调研。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在实地考察雅瑶水道、世发广佛包装产业园并召开座谈会后指出,区政府需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以闭环管理巩固治理成效。

面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复杂性特征,调研组建议南海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聚焦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果。要聚焦发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治理活力。要聚焦依法依规、全面闭环,强化执法治理,形成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化闭环打击体系。要聚焦国考省考断面治理情况,加强重点治理攻坚,建立返黑返臭河涌清单,坚持跟踪监督,保持水质稳定。

文/南海融媒记者 汤晓冰

通讯员/南任宣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