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入学不分专业,港城大(东莞)这样培养创新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2:53:00    

2025年4月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行全校选专业大会,大一本科生聆听教授们介绍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行业讯息,与教授面对面交流探讨兴趣方向。

港城大(东莞)推行“入学不分专业”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充足的探索期打破专业认知壁垒,用通识教育筑基、产业实践引路、国际视野拓界,让学生实现“以兴趣锚定未来”。

“大一再选”:让兴趣引领未来

据介绍,与传统高校入学即定专业的模式不同,港城大(东莞)实行大类培养模式,为新生提供一年的“探索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拥有更弹性的发展空间。

通过全校性的通识课程、跨学科讲座及实践项目,学生在大一期间深入了解本科前沿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发展前景,根据自身兴趣,综合考量选择专业。第二学年A学期和B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发布后,共有两次转专业机会,按学校既定程序和条件申请。港城大(东莞)还为优秀学生提供保硕和保博的贯通式培养方式。

国际化师资+创新课程:为选择赋能

为支持学生的专业探索,港城大(东莞)构建了国际化的教学体系。目前,80%的师资直接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同时按照港城大的学术标准聘请全球精英,全英文授课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培养了跨文化视野。

港城大(东莞)第一年的课程旨在启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逐渐摸索出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专业,以创新灵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共享学习经验,促进合作交流,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产学研联动:让专业选择更“接地气”

港城大(东莞)注重产学研联动,为学生提供前往腾讯、vivo、美的等企业参访的机会,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中国移动、宏川集团、华为、苹果等2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举办产学研分享会让学生直面产业需求,此外,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选择与企业进行初创项目。

五一招生宣讲:考生踊跃参加

五一假期,港城大(东莞)举行线上线下招生说明会,与家长和考生深度交流,吸引超过4.5万人次参与。

港城大(东莞)副校长李娟教授介绍,香港城市大学2024年和2025年连续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榜首,并在QS 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第62位、亚洲大学排名第10位,体现港城大在学术和国际化的卓越成就。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引入港城大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在借鉴港城大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李娟说,港城大(东莞)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与创新性,通过学业成绩、语言能力、国际视野、实践活动、社区参与等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帮助学生为可持续的终身职业和未来做好准备。

2025年,港城大(东莞)开设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并面向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国家招生;目前开设7个研究生专业,包括电脑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工程管理学、商务资讯系统、数据科学。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