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讯(记者赵鑫远)4月8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获悉,近年来,陇南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打好特色牌,走稳创新路,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2024年统计发布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陇南有10项增速高于全国,7项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6.7亿元,武都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有效投资持续扩容
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持续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市级财政每年安排项目前期费5000万元,2021-2024年,全市共争取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1184.1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9.2亿元、一般债券34.5亿元,争取增发国债资金12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2亿元,争取能耗253.3万吨标准煤,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2年至2024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分别为748个、1088个、1176个,固定资产投资从2021年起连续1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项目数量、投资总量逐年攀升。万象大景区、橄榄新城、江洛矿区整合、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天陇铁路全线开工,武九高速全线通车,景礼高速、康略高速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95万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达672公里、居全省第二,陇南已形成公路、铁路、机场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
坚持产业为先,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陇南市围绕做强主导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形成的1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中,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综合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市特色山地农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350亿元,规模化养殖企业比2021年增长了13倍,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新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数量、新获证绿色食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近三年净增58家,总数达到149家,拥有上市企业3家。建成了一批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金徽矿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同时,陇南市加快建设百亿级优质“陇酒”产区,徽县被评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金徽”“红川”跻身全国中华老字号品牌榜第17、21位。一批风光电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新能源从无到有的突破,今年将建成陇南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坚持文旅为笔,多姿陇南浓墨绘就
陇南市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加快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蝶变。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文县天池等5A、4A级景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宕昌原创歌曲《娥嫚》火爆全网,文县“大熊猫”频频亮相央视,白马盛典沉浸式演艺项目将于5月1日正式演出。全市国家4A级以上景区达22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达13家,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总量、4A级以上景区数量、国家等级旅游民宿数量均居全省第一。陇南成功入选被誉为国内民宿品牌“奥斯卡”的黑松露奖,被评为“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567.71万人次,旅游花费260.41亿元,比2021年分别增长177.5%、213.37%。
坚持生态为基,绿色名片愈加靓丽
陇南市坚持将绿色生态视为强县域的最大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两当县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县、徽县、康县、官鹅沟大景区、金徽矿业创建为第一批甘肃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山”基地创建数量和类型均居全省第一。康县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和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两当县连续6年荣获“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县”,文县天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均居全省前列,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陇南市先后荣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乡村振兴绿色实践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融合为要,城乡发展再谱新篇
陇南市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项目973个,完成投资395.7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2.8平方公里,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5公顷,城镇化率达到41.7%,提升幅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改造老旧小区29145户。武都安化、成县小川、康县阳坝、礼县盐官等中心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了哈达铺红色小镇、五马童话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创新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和美、全域同创”的“百千万全”工程,建成美丽乡村2100多个,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等1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和美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
坚持开放为旗,发展引擎更加强劲
陇南市抢抓“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构建内外兼顾、区域联动、向南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大力拓展外贸市场,60多种产品出口至34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成倍增长。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组建了白酒、茶叶、油橄榄、中药材、花椒5个产业创新联合体,2024年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增长率居全省首位,彰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节会活动,近三年累计签约招商项目764个,签约总额1478亿元,累计实现到位资金1174.5亿元,招商引资签约资金连年稳步增长,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经营主体数量从2021年的17万户扩增到现在的20万户。
坚持民生为本,幸福成色愈发浓郁
陇南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强大引擎,财政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都办实办好。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近三年新增城镇学位3.1万个,合理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388所,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69所。全市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从2021年的41.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0.5%,陇南师专成功升本,实现了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41个,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好业,近三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7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双协”管理员公益性岗位3160个,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新城控股日前公告,6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4.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71%;合同销售面积约19.6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2.60%。今年1-6月,新城控股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03.3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15%,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3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59.0
2025-07-13 12:22:0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97亿元,支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灾地区积极应对洪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开展农业生产救灾相关工作。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灾损农业设施修复、农田疏渠排涝等救灾措施给予适当补助,
2025-07-12 19:29:00好消息持证游览包头多家景区免费具体情况如下↓↓↓跟着艺博游包头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将于7月11日拉开帷幕,艺术佳作准能让你大饱眼福,在沉浸式体验艺术盛宴之余,可别错过包头的好山好水哦。为了欢迎各地朋友包头文旅特意准备了景区福利7月9日-18日持参展证和嘉宾证就能免首道门票包头的艺术与风
2025-07-12 10:09:002022年,我来到海口工作,见证了海南自贸港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兴起”再到成型起势的不同发展阶段。海南自贸港是开放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加快升级,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海南省企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33亿元,202
2025-07-12 06:39:007月9日,一场主题为“邯郸寻古·长治觅凉”的长治文旅推介会在河北省邯郸市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活动以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深度详实的资源推介和独具魅力的民俗展示,向邯郸市民全景式呈现了“山西长治·壮美太行”的清凉避暑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推介会在气势恢宏的长治文旅宣传片中拉开序幕,壮丽的太行山水瞬间吸引了全
2025-07-12 00:14:00各地经济发展的鲜活实践,展现了多元产业的蓬勃活力,呈现了不同领域在产业培育、模式创新与价值转化上的积极探索。■土地里的经济密码夏日的田野不仅生长作物,更孕育着特色经济的活力。新疆戈壁的枸杞凭借对盐碱地的适应性,在荒漠中开辟出产业赛道,既创造农产品价值,更通过改良土壤形成长期生态经济价值。西藏青稞种植
2025-07-11 08:43:00【来源:长沙市市监局_工作动态】高温天气、热浪来袭,不仅人容易中暑,特种设备与食品安全也面临高温“中暑”风险。近日,宁乡市市场监管局深入长沙方特东方神话景区开展“预警式”服务,切实筑牢景区安全防线。全方位排查特种设备,严守安全底线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监管人员对景区内大型游乐设施开展了“地毯式”安
2025-07-10 20:38:00文 | 源媒汇,作者 | 谢春生,编辑 | 苏淮国补叠加618,清洁电器巨头们可谓是过了一个肥沃的上半年。近日,奥维云网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18促销期,整体清洁电器维持较高增幅,销额同比增长27%。另有监测数据显示,618促销期,清洁电器领涨家电大盘,同比增长26.0%,生活电器、水家电、厨房小电同
2025-07-10 1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