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为何在经济高增长时代,股市回报反而走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39:00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4月17日,A股指数低开高走,截至当日收盘,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上证指数报收3280.34点,涨0.13%,深成指报收9759.05点,跌0.16%,创业板指报收1908.78点,涨0.09%。

散户小李看着自己的自选股列表,满屏刺目的绿色仿佛在无情嘲讽,他第101次发出灵魂拷问:“国家GDP增速全球领跑,为什么我的股票账户像被施了魔咒?”股市,真的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

1

为什么中国股票市场的指数涨幅低于美国?

这个困惑不仅困扰着部分股民,更让国际投资者们百思不得其解。从2000年至2024年,中国以11.4%的年均GDP增速在全球经济赛道上独占鳌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但同期上证指数点位上涨缓慢,投资者普遍感觉盈利困难。

在股市表现上,中国股票市场的指数涨幅却远不及其他国家。2000年至2024年,A股包含红利的年均回报率只有5.2%,低于同期美国的8.5%。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的指数涨幅,明显低于美国的股票市场?

从路径来看,中国的股市发展轨迹与美国市场有着很大区别。中国资本市场自起步以来,长期处于高速扩容阶段。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0年至2024年美国新股首日涨幅取简单平均值约为18.85%。而我国的新股定价规则相对“扭曲”,200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和中小板股票首日平均涨幅88%,2023年注册制实施后飙升至155.3%,远高于美国18.85%的水平,这一表现也导致新股上市1年后平均跑输大盘5.3--34.5个百分点。

新股的首日涨幅长期不合理,会导致后期的持续下跌。但将目光投向太平洋彼岸,我们会发现美国上演着完全不同的剧本,历经几十年发展,其供给机制形成动态平衡,且首日涨幅控制在理性范围内。

2

“规模扩张难掩利润塌方”

事实上,上市公司看似与宏观经济同步起舞——2000-2011年营收年均增长21.3%,总资产扩张16.7%,但净利润增速仅7.9%;2011年后营收增速降至7.3%,净利润更滑落至3.9%。(上述数据来自《经济观察报》)

其核心症结在于利润率持续萎缩:574家持续经营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从2000年8.7%跌至2024年5.5%。这种“增产不增利”的怪象,折射出中国特有的经济生态:在政策引导下,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陷入“内卷式”投资。

超常规投资扩张的背后,是持续的政策激励体系,财政政策持续向工业企业倾斜。比如,1994年至2024年,我国出口退税总规模约24万亿元,工业用地均价仅住宅用地的8%,截至2024年,工业用地挂牌均价约267元/平方米,住宅类用地约3168元/平方米。

某种程度上,居民一直通过高房价间接补贴企业,2008年至2024年,工业用地挂牌均价年均下降0.8%,住宅、商服、其他用地分别年均增长8.3%、1.4%和1.1%。

3

股市,真的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吗?

一直以来,“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但从现实来看,双方的关系并不一定是正相关。

据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数据,1920年到1980年间,美国GDP平均增速高达3.8%,而同期股市年均涨幅仅有3.7%。而从1980年至2020年,美国GDP平均增速仅为2.6%,但是股市年均涨幅却高达10%。这种背离现象在主要经济体中具有普遍性,如上文所说的我国经济数据。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施东辉认为:从经济预测及分析的实践来看,在较短期限的时间维度内,股市表现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贪婪和恐惧之间的情绪波动,它并不直接与GDP创造相关联。

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更凸显这种复杂关系,短期股市表现确实更多反映市场情绪而非经济基本面。

股市从来不是简单的经济镜像。站在当前回望,中国股市的“反向冲刺”恰似一面镜子,既映照出“GDP至上”的隐患,也折射出资本市场改革的挑战。或许,当企业不再依赖规模扩张,而是靠技术赚钱时,股市与经济增速的“背离”将迎来转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