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华安楼,屹立珠江边近90年。从诞生之日起,这栋造型典雅、气宇轩昂的名师之作,已经是沿岸的地标建筑。“市人见之,莫不知为华安楼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安楼成为广州电力生产调度、营业、电表修试、科研和管理场所,亲历了广州电网形成、扩展到广东省网主网逐步形成的历史,被誉为“广州电力祖屋”。
2019年,历经三年保护修缮的华安楼,迎来全新的身份——广州电力展示馆,全景展现广州电力工业发展史,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开馆六年,凭借突出的历史、科技、社会和艺术价值,华安楼获评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电力行业)、中电联电力工业遗产、广东省和广州市工业遗产,实现工业遗产领域的“全满贯”。
广州电业局旧址(华安楼),现已活化成为南方电网广州电力展示馆。
记忆:广州电网第一条调度指令在此发出
坐落在泰康路162号的华安楼,建成于1936年。这是中国首家纯粹华资的寿险公司——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的商业公寓大厦。“华安”二字的含义就是“保中华平安”。
担纲华安楼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黄玉瑜,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学成海外的建筑师,曾参与华盛顿大厦、哈佛医学院万德比特宿舍和费边大厦、纽约康奈尔医院等地标性、公共性建筑的设计。作为一名极具爱国热情的建筑师,1930年,他毅然回到广东,报效国家。在广州,他设计了一系列功能合理、风格多样的新式建筑,华安楼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当年,5层高的华安楼,是附近一带最高的建筑,具有装饰艺术风格。首层设有7道连排式带圆拱的门廊,借鉴了骑楼的做法。落成之时,报刊标题称赞其“美轮美奂”。在那个少数人才能用上电、用电以照明为主的时代,华安楼就已经安装了电梯,也见证了广州有电历史的发展历程。
1950年,广州电业管理处搬迁至华安楼。1952年,广州电网乃至广东电网的第一条调度指令在华安楼发出。其后的30多年,华安楼完整经历了广州电网形成、扩展到广东省网主网逐步形成的历史,曾是广州、广东的市省两级电力系统调度所在地,是华南地区三级调度体系的发源地,被誉为“广州电力祖屋”。
1984年,广州电力总部另觅新址,华安楼“功成身退”,其后曾承担过华安商场、华安酒店等职能,期间加建至7层。2016年,华安楼被纳入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广州供电局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华安楼联合打造“电力工业 红色传承”广州电力工业遗产专题展。
改造:建筑保护“四步走”,一比一复原历史场景
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启动对华安楼的修缮工作,将其活化改造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力综合展示馆——广州电力展示馆,成为全国少有的、现存的并得到有效活化利用的电网调度室原址。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安楼保护修缮采取“四步走”——加固、保留、更换、修复,最大程度保留相应的构造与装饰。以打造百年工程为目标,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对于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如柱子、空心砖等作保留与展示,使建筑本身成为参观的一大亮点。更换已腐蚀的门窗、修补裂缝并做好防水处理,恢复历史原貌。对建筑物内具有历史意义的楼梯扶手、纸筋灰天花等设施进行修复,以保持历史的原样。
为了打造精品展陈,广州供电局专门组建专班对电力工业历史进行了广泛搜集。工作人员奔赴江西井冈山、福建古田等地追寻电力先辈的革命足迹;前往西村发电厂、五仙门发电厂、档案馆、图书馆、报社,翻查历史印记;面向全网征集老照片等资料,抢救性发掘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系统性的历史挖掘,将华安楼散落的历史碎片“串珠成链”,在空间展陈中构建起可触摸的电力记忆谱系。
核心物项“全国首套带电作业均压服”在华安楼展出。
作为展示馆,华安楼通过“三复原”,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复原生产场景,依照历史照片、档案材料、建筑图纸和亲历者口述,将广州电业局第一任党委书记、局长曾志同志办公室、新中国早期的城市统一电网调度室、仪表工场等一比一复原,再现珍贵历史。复原生产工作资料和工器具,搜寻电力工业生产工器具、票据、图纸等历史物品,如全国首套带电作业导流均压服、毛主席赠送给广州电力的塑料芒果、新中国早期自主生产的变压器、广州第一批国产电表等,让它们回归历史原址,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复原窗户,将具有符号性和代表性的“华安窗”进行了复原,创造性地将“华安窗”与满洲窗相结合。
2019年9月,华安楼以广州电力展示馆的全新姿态开放。活化改造后的华安楼共有7层楼及天台。每层楼都是一个精彩的展厅,全景展现电力工业全貌,深度呈现电力支撑各行业发展、点亮人民美好生活的璀璨画卷。
广州电网的第一条调度指令就是从华安楼发出,图为原调度室复原场景。
活化:跨界城市文化,打造多元融合空间
广州供电局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创造性通过“时间+空间”的“时空叙事”模式,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树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示范。为了实现“时间”可视化,广州供电局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作,使一批百年电力文物和档案重回华安楼,让华安楼尘封的历史得以清晰展现。携手各工业遗产单位,牵头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议题的POWER TALK论坛,呼吁社会各界保护工业遗产。广州供电局还率先颁布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细则》,推动遗产保护常态化。
广州供电局以空间叙事,拓展工业遗产的多元功能。通过融合“华安楼+城市文化”,与广绣等特色名片跨界合作,开发文创精品,打造文化融合空间。广州供电局在此打造科普教育空间,设置“好奇电学堂”“飞跃电网”等体验项目,挂牌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文化研学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课程纳入“工业强国少年行”活动等多项研学资源库。持续挖掘曾志等红色人物基因,设置专题展览,打造红色宣教空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地标。
今年6月14日,全国首个电力工业遗产时空数字孪生系统——“数字华安”正式发布。该系统数字化复原华安楼从1936年至今建筑外观及空间场景的变迁,以科技赋能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用户可自由切换时空视角,穿越到广州电业局时期的华安楼,探访营业大厅、仪表工厂、调度所等标志性场景,身临其境感受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领略中国工业遗产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开馆六年,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力综合展示馆,华安楼至今已接待了政府、企事业单位、各大中小学校的参观者超过6万人次。
广州供电局依托工业遗产,打造电力工业文旅教育品牌“好奇电学堂”。
遗产名片
华安楼坐落于越秀区泰康路162号,建筑主体始建于1936年,1950年成为广州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营业、电表修试、科研和管理场所,见证、记录和传承了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用电历史和电力企业文化。因其重要的工业遗产价值,已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广州市首个)和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9年9月,华安楼以广州电力展示馆的全新姿态开放。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力综合展示馆,华安楼已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30余个荣誉称号。目前,华安楼已开放周二至周五团体参观和周六个人参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戚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5年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6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解读2025年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2025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
2025-07-15 09:41:00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 宋雪)国图讲坛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四讲——“流行千年的潮范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广东专场”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活动围绕两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潮剧和狮舞(松岗七星狮舞)依次展开,带领读者感受广东非遗的蓬勃气象和深厚底蕴。
2025-07-14 09:51:00从苦难历史的见证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多样的教育形式,让红色精神在当代焕发生机,成为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场所。石人血泪山死难矿工纪念地位于江源区大石人镇光环村,始建于1963年,占地总面积50万平方米,内含纪念
2025-07-08 09:37:00今日,2025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正式拉开帷幕,将持续至8月31日,为期62天。记者从广铁集团了解到,暑运期间,广铁预计发送旅客1.33亿人次,日均发送214.2万人次,同比增长5.8%,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预计最高日为8月9日,当天将发送旅客256万人次,同比增加14.8万人次,增幅6.1%。今年
2025-07-01 19:13:00动静特别推出《贵州工业印迹》系列报道,与您共同探访贵州工业遗产,带您穿越云雾缭绕的峰峦,触摸贵州工业文明的肌理,聆听那些深山车间里激荡的时代回响。穿梭时空的轨迹,探寻不朽工业传奇!贵州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为水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批国家
2025-07-01 16:56:00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在川西平原的沃土上,有着鹤鸣山、安仁古镇、西岭雪山,这些既是璀璨的文化名片,也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遗产。近年来,成都大邑县法院以法治为盾,以创新为矛,构建起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立体网络,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图据 大邑法院据了解,该院立足审判职能,依法严惩违法犯罪,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2025-06-30 10:48:00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传播虚假警情、编造公共政策等违法犯罪活动。6月27日,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胡某编造传播“广州三元里3000名警察突击检查非法滞留外国人”网络谣言案。据通报,近日,广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
2025-06-28 11:13:0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冀林华自2019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以来,以深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倾力组建血液病专科,为饱受血液疾病困扰的患者,撑起了一把坚实可靠的生命“保护伞”。医德为伞骨,筑牢信任根基“医者仁心,德行为先,是撑起患者信任的伞骨。”冀林华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视
2025-06-24 1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