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措吉(华南理工大学)
2025年4月7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了一起典型的网络犯罪案件。某高校学生胡某利用其掌握的技术手段,非法入侵学校教务系统,窃取了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随后,其通过AI技术编写程序,对其中2000余名学生实施了有组织的骚扰行为:利用盗取的手机号在某小程序批量注册账号,将系统自动发送的短信验证码篡改为淫秽内容,形成持续的短信骚扰链。(4月7日 极目新闻)
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网络空间治理的薄弱环节,更折射出AI技术滥用的深层伦理危机。胡某的行为已构成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触犯,其技术滥用的恶劣性在于将AI从生产力工具异化为犯罪工具,突破了技术伦理的基本底线。
AI本应服务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如今却成为犯罪的“帮凶”,这背后反映出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了技术能力与法律意识的错位,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掌握着前沿技术却未必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容易陷入“技术万能”的认知误区;另一方面反映出了AI技术发展与监管体系的脱节,当前AI应用监管框架的尚不完善,为技术黑箱特性的违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反映出个体逐利与社会责任的失衡,部分技术从业者为追求刺激或经济利益,忽视了技术使用的社会后果。
为有效遏制此类利用AI进行犯罪事件的发生,需从多个维度加强对AI科技的监管与引导。首先,强化技术源头治理。建立AI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对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AI系统实施严格的安全认证,从技术架构层面防范滥用风险。其次,完善法律规制体系。针对AI技术特性修订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各环节的法律责任边界。最后,深化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伦理纳入高校通识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使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同步成长。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的今天,我们既要拥抱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更要筑牢伦理与法律的双重防线。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利用技术漏洞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与伦理治理并重,才能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近日,金川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全国12315平台接到消费者徐先生投诉,称其在某药店购药时遭遇“积分异常”,经调查发现系店员擅自操作所致。目前,涉事药店因违规使用消费者信息被责令改正并警告。据徐先生反映,他在该药店购药时凭手机号注册会员享受折扣并累积积分,但后续查询发现积分与实际消费金额不符。经追问,店员
2025-07-11 11:11:00从青葱校园到广阔社会,需要像解锁新地图一样,逐步掌握离校办理、安家租房、求职应聘等一系列关键技能,那毕业之后如何开启社会新身份?以下几点须知道:离校不是终点,而是社会大学的开学季。妥善处理手续、谨慎求职租房、做好心理建设,方能平稳过渡。
2025-07-06 15:40:00总台记者7月6日凌晨获悉,伊朗互联网部分基础设施网络的国际链接出现问题,该国大部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出现网络中断。目前伊朗官方暂未就此回应。(来源:央视新闻)
2025-07-06 10:13:00“特殊需要信托,钱从何处来?谁来管理?如何落地?” “对信托公司来说,这是一个业务还是社会责任,是否担得起这份‘重托’?” “要构建身心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机制,在我国,当下尚需要探索政府、家庭和社会分担机制。” 这些观点来自北京信托法学研究会组织的一场法学界学术研讨,关于如何构建特殊需要信托制度,坐
2025-07-04 11:12:00鲁网7月1日讯 6月30日,临沂市企业家协会收到“七一”特殊礼物,兰山区李官镇莲花山南官庄党支部书记夏立昊代表村支两委来到市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市中小企业(维权)协会,将一面绣有“党建共建倾情助,乡村振兴硕果丰”的锦旗交到协会支部书记李宗志手中,以此表达对协会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帮扶中的深情厚意
2025-07-01 14:08:00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白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星城长沙,邓学东、彭泽琦、李子玲等“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虽已步入晚年,却初心不改。他们持续发光发热,建设家乡、回报社会、服务人民、关心下一代……如璀璨霞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其优良家教家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传承。为何
2025-06-29 17:03:00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传播虚假警情、编造公共政策等违法犯罪活动。6月27日,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胡某编造传播“广州三元里3000名警察突击检查非法滞留外国人”网络谣言案。据通报,近日,广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
2025-06-28 11:13:00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新版《消费品生命周期安全 第2部分:设计》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标准修订,着力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安全设计,提出针对“儿童”“老年人”“失能人士”“孕妇”四类群体的特征分析框架,明确其行为习惯模型及对应安
2025-06-27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