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AI技术应当造福人类,而非成为犯罪的“帮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2:11:00    

□卓玛措吉(华南理工大学)

2025年4月7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了一起典型的网络犯罪案件。某高校学生胡某利用其掌握的技术手段,非法入侵学校教务系统,窃取了两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随后,其通过AI技术编写程序,对其中2000余名学生实施了有组织的骚扰行为:利用盗取的手机号在某小程序批量注册账号,将系统自动发送的短信验证码篡改为淫秽内容,形成持续的短信骚扰链。(4月7日 极目新闻)

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网络空间治理的薄弱环节,更折射出AI技术滥用的深层伦理危机。胡某的行为已构成对相关法律条款的触犯,其技术滥用的恶劣性在于将AI从生产力工具异化为犯罪工具,突破了技术伦理的基本底线。

AI本应服务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如今却成为犯罪的“帮凶”,这背后反映出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了技术能力与法律意识的错位,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掌握着前沿技术却未必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容易陷入“技术万能”的认知误区;另一方面反映出了AI技术发展与监管体系的脱节,当前AI应用监管框架的尚不完善,为技术黑箱特性的违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反映出个体逐利与社会责任的失衡,部分技术从业者为追求刺激或经济利益,忽视了技术使用的社会后果。

为有效遏制此类利用AI进行犯罪事件的发生,需从多个维度加强对AI科技的监管与引导。首先,强化技术源头治理。建立AI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对涉及个人信息处理的AI系统实施严格的安全认证,从技术架构层面防范滥用风险。其次,完善法律规制体系。针对AI技术特性修订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技术开发、应用、服务各环节的法律责任边界。最后,深化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伦理纳入高校通识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使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同步成长。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的今天,我们既要拥抱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更要筑牢伦理与法律的双重防线。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利用技术漏洞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唯有坚持技术创新与伦理治理并重,才能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