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确诊脂肪肝”“孕妈体重超标引发妊娠糖尿病”“七旬老人‘瘦胖子’危机”……随着“体重管理年”的热度升高,减肥似乎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功课”。但你真的需要减肥吗?作为儿童,该如何平衡减肥与生长的关系?孕产妇体重管理应该注意什么?有人说老年人是不需要减重的,是真的吗?
其实,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中,就已经为不同人群提供了科学的体重管理建议,也专门提到了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方案。“不建议大家盲目跟风减肥,盲目跟风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李丽芬表示。
A 成人的减重法 不一定适合儿童
省城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明(化名)近期刚刚去体检,他的体检报告显示:身高1.45米,体重68公斤,BMI指数达32.3,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孩子顿顿要吃炸鸡薯条,不给就哭闹。”其母亲张女士无奈道。《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我国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这说明每100个孩子中至少有11个体重超标。而就山西来说,2020年,《山西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山西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营养门诊曾在省城某小学进行摸底调查发现,有20%的儿童超重肥胖,男孩子所占比例要多一些。而在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中,肥胖排第一位。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项严峻的健康问题。“儿童超重肥胖要早发现、早干预。”该院儿童生长发育营养门诊、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张艳表示,儿童肥胖带来的不仅是外貌形象上的问题,还会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并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儿童肥胖与成人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呈正相关;儿童期肥胖者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倍;早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倍;且骨骺提前闭合导致终身身高受损的风险显著升高。
在采访过程中,部分家长认为吃“素”热量低,可以帮助减肥,所以让孩子荤腥不沾,“我们家小萱才12岁,体重都快70公斤了,我跟她爸为了帮她减肥,天天陪她吃水煮菜。”省城市民王女士说,“她同学也有在减肥的,有的家长跟我说让孩子不吃主食,我觉得那样孩子顶不住,他们每天需要的能量比较高,不吃主食肯定是不行的!”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存在误区的。”在接诊中,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李丽芬就曾经碰到过家长为了给孩子减肥,只给孩子吃牛羊肉和蔬菜,断掉碳水的情况。“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儿童减重严禁节食,反而要保证每日碳水、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虽然饮食在体重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轻断食”“生酮饮食”等成人减肥法并不适用于儿童。成年人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对于儿童来说,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5-2克蛋白质(成人仅需0.8-1克),过度限制饮食易导致肌肉流失、骨骼发育迟缓。极端节食还可能引发代谢代偿风险,儿童基础代谢率较成人高15%-20%,过度热量限制会触发“饥荒模式”,成年后肥胖风险反增56%。
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做好体重管理呢?首先,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做好儿童体重管理的关键。“儿童减重严禁节食,需保证每日碳水、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李丽芬建议,可以适当提高蛋白质在三餐中的比例,并要保证儿童每天摄入足够的碳水。尽量保证孩子食物的多样性,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保证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脂肪的过量摄入。“如果两餐间孩子感到饥饿,可以选择低脂奶制品和新鲜蔬果等营养丰富、饱腹感强的食物进行加餐,限制甜食、含糖饮料等的摄入。”
其次,李丽芬建议要根据孩子个人情况保证强度适中的身体活动。“运动对于儿童青少年减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每天都能带孩子进行适量运动,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有很大好处的。”《指南》中也明确强调,建议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参照儿童的喜好和身体情况,循序渐进,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活动都是非常适合的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带孩子进行运动前需要先进行拉伸、压腿等热身活动,运动结束前要调整强度,待心律恢复正常再停止运动。
B 孕产妇需注意体重增长量 别随便“减重”
“婆婆每天炖猪蹄汤,再加上每天都躺床上不活动,所以我在孕期体重暴涨了40斤。”35岁的准妈妈李女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医生说我现在血糖太高了,再降不下来很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不少准妈妈们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吧,尤其是一谈到医嘱中“控制体重”,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担心“不好生”,另一方面,又担心减重会导致宝宝营养跟不上。
“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孕产妇减肥的,但当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张眉花提醒道,“实际上,孕期的体重管理并不是减肥,而是指在孕期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增长,以促进母婴健康。”孕期体重过重过轻均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超过30%的孕产妇存在体重超标问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可能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同时还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大、增加分娩时的难产风险。而孕期体重过轻可能表明孕妇缺乏必要的营养素,限制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出生时身体虚弱;产妇产后恢复困难,容易出现贫血等症状。
那孕期体重增长多少是合理的呢?张眉花建议,可根据怀孕前的身高体重算出自己的BMI指数,妊娠前BMI指数越高,越需要在孕期严格控制体重增长幅度。而体重增长最合适的范围,是因人而异的。《指南》指出,单胎孕妈妈早期体重增幅不宜超过2公斤;孕中晚期则根据孕前体重的差异来定,低体重孕妈每周增长范围应控制在0.37-0.56公斤,正常体重孕妈每周控制在0.26-0.48公斤,超重孕妈每周控制在0.22-0.37公斤,肥胖孕妈每周控制在0.15-0.30公斤。在饮食上,孕产妇可选择低血生成指数、优质蛋白、低脂食物。注意补铁和钙,比如瘦肉、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推荐将猪蹄汤替换为鲫鱼豆腐汤,降低脂肪含量的同时增加钙含量。同时,推荐进行适度孕期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包括有氧和抗阻的中等强度运动。孕早期以散步、孕妇瑜伽为主,孕中晚期增加游泳、固定自行车类运动,避免跳跃、仰卧起坐。运动前后最好各补充200ml水,出现腹痛、宫缩立刻停止。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有身体接触、增加摔倒风险和胎儿伤害的运动。
“非孕产期的女性,也要注意控制体重。”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苗芳提醒。对于女性来说,肥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高血脂、高血糖,甚至会直接影响卵巢和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别是备孕女性,体重不仅关系着个人健康,还影响着未来宝宝的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25.4%和9.2%,当BMI指数>25时可显著降低妇女性生活活跃程度,延长首次受孕所需时间。“肥胖女性经常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律、无排卵和(或)子宫内膜病变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且会降低女性生育力,延长受孕时间。”
C 老年人要放缓速度 减重的同时不能减肌
近日,一则关于70岁老人因极端饮奶减肥而入院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该老人每天饮用高达10瓶牛奶,并将三餐仅限于白粥和咸菜,试图在一个月内减掉5公斤体重。然而,这一行为不仅未能成功减重,反而导致了体重增加和空腹血糖飙升。就医后,医生严肃告诫他,这种“高蛋白减肥法”并不适合老年人,尤其是过量牛奶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而白粥作为主食,其升糖速度更快,容易导致血糖失控。老年人由于代谢能力减弱,盲目追求减肥速度可能导致“少肌型肥胖”,为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所以胖点比较安全。”生活中,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不少。那老年人该不该减重呢?研究表明,BMI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老年人心衰风险就上升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强调,老年人是慢性病防控的重点人群,而体重超标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加重膝关节负担。而老年人代谢变缓、肌肉流失,更需要科学减重。
78岁的市民张先生BMI指数仅22.1,但人体成分分析显示肌肉量不足标准值60%,内脏脂肪超标2倍。究其饮食,医生才发现,他“天天喝粥配咸菜,肉吃得少,肚子却越来越大。”是典型的“少肌性肥胖”。而这种“少肌性肥胖”在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它多发于老年群体,是因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流失加速,牙齿和消化功能的减弱又导致老年人蛋白质摄入少,肌肉不易合成;基础代谢率的逐渐下降,导致摄入热量更容易囤积成脂肪。因此,如果老年人出现身体乏力、行动迟缓、拿东西容易掉、拧不开瓶盖等情况,就要警惕其是否患有少肌性肥胖,并及时向医生寻求建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超重的标准相对成人的BMI指数18.5-24的标准稍有差异,他们的BMI指数介于23-25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而老年人体重管理的关键也不在于快速减重,而是改善身体成分,减掉脂肪,保留肌肉,以此来调理慢性病。
对此,李丽芬表示,想要改善少肌性肥胖,需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饮食结合锻炼是改善代谢状况和保持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最佳策略。在饮食方面,她建议老年人应增加鱼、虾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可以消耗内脏脂肪,还能增加饱腹感,减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危害。适量增加膳食纤维也可以改善老年人肠胃蠕动下降的情况,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苹果和黄瓜等,还能缓解便秘,利于减肥。规律的运动可以延缓老年人骨骼肌肉的衰退,尤其是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建议老年群体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每周进行3-5次抗阻运动。”李丽芬说道,比如拉弹力带、坐位抬腿,有效增加肌肉量和力量。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促进脂肪燃烧,提升心肺功能。
D 省城多家医院已开设相关门诊“安全减重”不是梦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内各级公立医院普遍设立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有的侧重营养干预,有的侧重药物治疗,有外科手术,也有综合管理。
山西白求恩医院2013年成立减重代谢外科,是省内第一个专业的减重代谢外科。科主任韩建立表示:“减重代谢外科主要治疗的是100公斤、150公斤、200公斤、250公斤的‘大胖胖’,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帮助肥胖病人减肥成功。”但未来,减重代谢外科将进一步加强与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的融合与协作,形成更加完善的体重管理团队。
2022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重管理门诊正式开诊,由临床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为患者体重管理支招。
2024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开设了营养减重门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帮助有需求的患者科学减重。营养师团队会根据患者体检指标定制专属食谱,通过饮食日记与定期复诊实现动态调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设立“女性体重管理专病门诊”;针灸科开设“针灸调理肥胖内分泌专病门诊”,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抑制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
山西省中医院减重代谢门诊也通过整合内分泌科、胃肠外科、营养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资源,联合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综合性减重方案。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实习生 尹晓迪
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户外运动更是好处多多。阳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益于骨骼健康。亲近自然的过程还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避免运动损伤 可以这样做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时应以“安全、适度”为首要原则。老年人可以选择放风筝、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强度适中、动作温和的运动。
2025-04-02 20:21:004月2日,正值第十八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与‘星’同行,童秀友好”粤港澳大湾区(越秀)2025年守护“星星的孩子”艺术嘉年华在广州越秀公园开启。活动以艺术为媒,设置艺术作品展、志愿服务集市、公益联动、残融共创非遗作品等环节,为特殊儿童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图为爱心单位认领特殊儿童疗愈公益项目。中新社记
2025-04-02 19:36:00阳春三月,踏入博爱县月山镇养老院,温暖的阳光下,老人们有的在悠闲地踱步,有的围坐在一处聊天,一幅温馨祥和的画面。“养老院的伙食怎么样?高龄补贴是否按月足额发放?”博爱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养老院监督走访时询问入住的老人。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主责,聚焦养老服
2025-04-02 16:09:00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主题口号是“落实关爱行动,推动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为落实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联合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正式启动“星星点亮计划”——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公益项目。中国牙病防治
2025-04-01 21:15:00“10岁男孩确诊脂肪肝”“孕妈体重超标引发妊娠糖尿病”“七旬老人‘瘦胖子’危机”……随着“体重管理年”的热度升高,减肥似乎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功课”。但你真的需要减肥吗?作为儿童,该如何平衡减肥与生长的关系?孕产妇体重管理应该注意什么?有人说老年人是不需要减重的,是真的吗? 其实,国家卫健委发布的《
2025-04-01 17:11:00为迎接4月2日“世界自闭症关注日”,3月28日,南阳市卧龙区德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医院、学校以及社区,在卧龙岗街道汉画社区文化广场,举办以“有爱无碍的社区,自主自在的生活”为主题的自闭症宣传倡导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关爱自闭症群体的浓厚氛围。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专业人士开展讲座,详细
2025-04-01 16:33:00一些手机APP以下载返利、在线时长返利诱导使用刷手机,老年人也要防沉迷今年过年回家,重庆市民钟先生发现,老家有些上了年纪的亲戚,即使在互相串门的时候,依然开着手机外放刷短视频。一问才知道,这些APP向用户提供返现奖励,他的伯父每天靠刷视频返现,每个月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以某短视频APP为例,视频
2025-03-20 07:23:00肝脏作为身体的一个沉默器官,出现小问题并不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都形容它是“哑巴肝”。而有数据统计,脂肪肝发病率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7%上升到了现在的30%以上,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越来越多人患脂肪肝,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山西省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苏敬提醒,在发现体检报告上的
2025-03-18 12:57:00